-
2025/07/317月21日至25日,由徐州开放大学主办,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协办的“2025年徐州市数字赋能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研修班”在扬州顺利开展。徐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石月荣、副校长王传喜、胡钊涵,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吴红梅、副院长骆正言、社区(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中心执行主任李燕及相关老师出席活动。来自徐州开放大学、各县(市、区)社区及街道教育中心的数十名负责人、骨干教师,在五天时间里通过专家引领、现场研学与深度研讨,共同擘画社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图景。7月21日下午,研修班以一场沉浸式调研拉开序幕。学员们走进邗江好人馆,透过“好人课堂”了解社区教育如何以榜样力量涵养文明乡风;漫步仁丰里古街,在非遗工坊、城市书房与街坊学堂间,零距离感受“文化+教育+科技”的社区教育新模式。7月22日上午,研修班正式开班。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吴红梅致欢迎辞,她介绍了江苏开放大学承担全省社会教育领军责任的积极探索,指出本次专项研修班是顺应数智化浪潮、落实上级部署、提升关键能力、促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并预祝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徐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石月荣作动员讲话,寄语学员2025年徐州市数字赋能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研修班圆满结束7月21日至25日,由徐州开放大学主办,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协办的“2025年徐州市数字赋能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研修班”在扬州顺利开展。徐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石月荣、副校长王传喜、胡钊涵,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吴红梅、副院长骆正言、社区(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中心执行主任李燕及相关老师出席活动。来自徐州开放大学、各县(市、区)社区及街道教育中心的数十名负责人、骨干教师,在五天时间里通过专家引领、现场研学与深度研讨,共同擘画社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图景。7月21日下午,研修班以一场沉浸式调研拉开序幕。学员们走进邗江好人馆,透过“好人课堂”了解社区教育如何以榜样力量涵养文明乡风;漫步仁丰里古街,在非遗工坊、城市书房与街坊学堂间,零距离感受“文化+教育+科技”的社区教育新模式。7月22日上午,研修班正式开班。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吴红梅致欢迎辞,她介绍了江苏开放大学承担全省社会教育领军责任的积极探索,指出本次专项研修班是顺应数智化浪潮、落实上级部署、提升关键能力、促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并预祝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徐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石月荣作动员讲话,寄语学员
-
2025/07/317月14日,设计学院携手青石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在青石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功举办《手机摄影与短视频制作》课程结业仪式暨“青石镜语”课程作品展开幕活动。活动由设计学院办公室主任郭海燕主持,中央门街道纪工委书记朱继娟,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谢冬冰,副院长孟刚、授课教师代表及社区学员参与。朱继娟在会上致辞。她充分肯定了《手机摄影与短视频制作》课程对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很好地推动作用。谢冬冰在会上讲话。他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为引,强调了学院对课程实施的重视,安排了一批优秀师资开展教学,助力社区居民掌握摄影技能。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以此为契机,搭建学院与社区互动桥梁,让学生向老同志学“生活智慧”;二是用专业技能服务社区,推动专业在回应群众需求中迭代升级;三是要不断在社区服务中践行“知识与实践结合、专业与服务共生”的理念。来自设计学院视觉设计系的高峰老师,在现场分享了教学感悟。他坦言,见证老年学员为钻研构图反复练习、戴老花镜操作软件的热忱,深受触动。他表示,课程结业不是终点,后续将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持续在学习群内答疑,设计学院也会推出更多元的艺术课程,延续“教学相长、服务社区”的温暖互动。 学员设计学院举办青石村社区培训课程结业仪式暨作品展7月14日,设计学院携手青石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在青石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功举办《手机摄影与短视频制作》课程结业仪式暨“青石镜语”课程作品展开幕活动。活动由设计学院办公室主任郭海燕主持,中央门街道纪工委书记朱继娟,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谢冬冰,副院长孟刚、授课教师代表及社区学员参与。朱继娟在会上致辞。她充分肯定了《手机摄影与短视频制作》课程对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很好地推动作用。谢冬冰在会上讲话。他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为引,强调了学院对课程实施的重视,安排了一批优秀师资开展教学,助力社区居民掌握摄影技能。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以此为契机,搭建学院与社区互动桥梁,让学生向老同志学“生活智慧”;二是用专业技能服务社区,推动专业在回应群众需求中迭代升级;三是要不断在社区服务中践行“知识与实践结合、专业与服务共生”的理念。来自设计学院视觉设计系的高峰老师,在现场分享了教学感悟。他坦言,见证老年学员为钻研构图反复练习、戴老花镜操作软件的热忱,深受触动。他表示,课程结业不是终点,后续将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持续在学习群内答疑,设计学院也会推出更多元的艺术课程,延续“教学相长、服务社区”的温暖互动。 学员
-
2025/07/312025年7月15-17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在安徽合肥安徽建筑大学召开。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生态学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周琦和青年教师代表王玉玺参加本次会议。本届年会以“科创城市背景下的绿色疗法”为主题,聚焦科技智能时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健康危机与环境焦虑,旨在通过园林康养的社会服务属性研究,重塑预防性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生态智慧支持。会议通过主题报告、案例分享、实地考察等形式,系统梳理了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让教师们深刻感受到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活力。会议中展示的植物+ 艺术+ 心理跨学科干预模型、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等成果,为优化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与行业需求,探索与医疗、社区机构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绿色疗法在社区健康服务中的落地应用,培养兼具生态素养与健康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科创城市背景下的人居环境优化与全民健康促进贡献专业力量!(文/图:周琦/王玉玺;审核:唐荣)环境生态学院教师参加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年会2025年7月15-17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在安徽合肥安徽建筑大学召开。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生态学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周琦和青年教师代表王玉玺参加本次会议。本届年会以“科创城市背景下的绿色疗法”为主题,聚焦科技智能时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健康危机与环境焦虑,旨在通过园林康养的社会服务属性研究,重塑预防性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生态智慧支持。会议通过主题报告、案例分享、实地考察等形式,系统梳理了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让教师们深刻感受到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活力。会议中展示的植物+ 艺术+ 心理跨学科干预模型、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等成果,为优化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与行业需求,探索与医疗、社区机构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绿色疗法在社区健康服务中的落地应用,培养兼具生态素养与健康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科创城市背景下的人居环境优化与全民健康促进贡献专业力量!(文/图:周琦/王玉玺;审核:唐荣)
-
2025/07/31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社区有我 青春报到”行动号召,7月14日至17日,建筑工程学院“了不起的建筑”公益课和“有爱无碍”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亚以及仲青、苏海花、汪博恺三位教师带领下,携手南京江北新区,走进新城社区、京新社区,开展了四期内容丰富的暑期公益课活动,为社区儿童打造 “爱的课堂”,在缓解暑期儿童看护难题的同时,也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活力。桥连古今,播撒科技报国种子首日课程聚焦桥梁文化。辛天乐同学以赵州桥“量材为用”的工匠智慧,卢沟桥“民族觉醒”的爱国情怀和南京长江大桥“自力更生”的奋斗史诗为切入点,向孩子们讲述桥梁背后的历史故事与精神内涵。他深情地说:“桥是历史的见证人,每一座桥都串联着历史与精神。”在实践环节,孩子们分组协作搭建长江大桥模型,在立柱架梁的过程中,深刻感悟“中国跨度”和自立自强精神,也在心中埋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榫卯探秘,触摸东方哲学智慧次日,孩子们走进“一榫一卯,方寸之间”的古建筑世界。罗新宇同学带领团队通过展示故宫斗拱模型、拆解鲁班锁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触摸“藏在木头里的东方哲学”。当故宫太和殿斗拱模型在屏幕建工学子暑期“爱的课堂”:以专业之光点亮童心,助力基层治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社区有我 青春报到”行动号召,7月14日至17日,建筑工程学院“了不起的建筑”公益课和“有爱无碍”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亚以及仲青、苏海花、汪博恺三位教师带领下,携手南京江北新区,走进新城社区、京新社区,开展了四期内容丰富的暑期公益课活动,为社区儿童打造 “爱的课堂”,在缓解暑期儿童看护难题的同时,也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活力。桥连古今,播撒科技报国种子首日课程聚焦桥梁文化。辛天乐同学以赵州桥“量材为用”的工匠智慧,卢沟桥“民族觉醒”的爱国情怀和南京长江大桥“自力更生”的奋斗史诗为切入点,向孩子们讲述桥梁背后的历史故事与精神内涵。他深情地说:“桥是历史的见证人,每一座桥都串联着历史与精神。”在实践环节,孩子们分组协作搭建长江大桥模型,在立柱架梁的过程中,深刻感悟“中国跨度”和自立自强精神,也在心中埋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榫卯探秘,触摸东方哲学智慧次日,孩子们走进“一榫一卯,方寸之间”的古建筑世界。罗新宇同学带领团队通过展示故宫斗拱模型、拆解鲁班锁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触摸“藏在木头里的东方哲学”。当故宫太和殿斗拱模型在屏幕
-
2025/07/31“强国有我,青春有为;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为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引导青年学生在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2日—15日,商学院精心统筹部署,组织8支实践团队共计师生60余人,奔赴扬州、无锡、苏州、徐州、南京、常州等地开展不同形式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团队围绕运河文化探寻、商科精神体悟、革命精神传承、乡村振兴助力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见识,取得丰硕成果。(一)运河文脉承千年,青春脚步丈古今——扬州实践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与精神纽带”,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更是民族融合与团结的生动见证。为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的当代价值,激发青年学子对中华文脉的传承热情,7月4日,“千年运河 同心同行”文化探访实践团在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丁晓华、辅导员周皖宁与赵嘉琦老师的带领下,一行10人赴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地,通过实地探访与沉浸式学习,解码千年运河文明中的民族融合密码,践行新时代青年的文化使命。运河文化探源:邵伯古镇寻历史,感悟治水智慧与家国情怀实践团探文脉 学匠心 传精神——商学院青年学子多维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积极践行使命担当“强国有我,青春有为;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为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引导青年学生在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2日—15日,商学院精心统筹部署,组织8支实践团队共计师生60余人,奔赴扬州、无锡、苏州、徐州、南京、常州等地开展不同形式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团队围绕运河文化探寻、商科精神体悟、革命精神传承、乡村振兴助力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见识,取得丰硕成果。(一)运河文脉承千年,青春脚步丈古今——扬州实践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与精神纽带”,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更是民族融合与团结的生动见证。为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的当代价值,激发青年学子对中华文脉的传承热情,7月4日,“千年运河 同心同行”文化探访实践团在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丁晓华、辅导员周皖宁与赵嘉琦老师的带领下,一行10人赴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地,通过实地探访与沉浸式学习,解码千年运河文明中的民族融合密码,践行新时代青年的文化使命。运河文化探源:邵伯古镇寻历史,感悟治水智慧与家国情怀实践团
-
2025/07/317月15日,环境生态学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周琦,骨干教师陈曦、郑先迪老师一行前往安徽农业大学,与林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婕老师开展深度交流。双方结合专业教学与实践,共同探讨设计思维在乡村规划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及科研成果转化路径,为未来校际合作奠定基础。郑婕老师在交流中重点分享了其“课程-竞赛-项目”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及在产教融合、社会服务方面的实践探索。风景园林系主任周琦老师对此充分认同,并表明未来可开展跨校跨区域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真实项目。此次交流为风景园林系未来的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风景园林系将结合专业特色,积极吸收借鉴有益经验,不断优化教学和课程体系,培养更多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图/文:郑先迪;初审:周琦;终审:唐荣)环境生态学院教师赴安徽农业大学开展交流学习7月15日,环境生态学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周琦,骨干教师陈曦、郑先迪老师一行前往安徽农业大学,与林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婕老师开展深度交流。双方结合专业教学与实践,共同探讨设计思维在乡村规划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及科研成果转化路径,为未来校际合作奠定基础。郑婕老师在交流中重点分享了其“课程-竞赛-项目”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及在产教融合、社会服务方面的实践探索。风景园林系主任周琦老师对此充分认同,并表明未来可开展跨校跨区域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真实项目。此次交流为风景园林系未来的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风景园林系将结合专业特色,积极吸收借鉴有益经验,不断优化教学和课程体系,培养更多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图/文:郑先迪;初审:周琦;终审:唐荣)
-
2025/07/31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考试命题规范,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外国语学院于7月17日线上开展高职分类考试命题培训暨校级课程思政大赛院内指导会,双措并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会议由学院院长助理刘姮主持,学院高职各专业命题负责人、课程团队骨干教师等相关教师参加。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聚焦高职分类考试命题规范与质量把控,严格对标教育部考试安全要求。强调考试安全是命题生命线,需筑牢保密防线:执行命题人员遴选与回避制度,落实试题闭环管理,严防泄密;同时以公平为核心,通过双盲审题、难度校准兼顾生源差异,确保考试权威公正。第二阶段面向校级课程思政大赛的参赛教师开展院内专项指导,助力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凝练课程特色。指导会重点研讨了张建国、邓乐陶两位参赛老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指导团队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专业建议,并特别指出,课程思政目标应当聚焦核心,避免分散,确保每个设计意图都体现思政点。为持续推进备赛事宜,指导会进一步讨论并确定了产品说明视频制作、词汇知识应用实践、思政元素具象化设计等后续任务,助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与衔接性。此次会议通过政策研习、案例分析与专家指导,系统推进了考试命题科学化与以考促教,以赛促改——外国语学院开展高职分类考试命题培训暨校级课程思政大赛院内指导会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考试命题规范,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外国语学院于7月17日线上开展高职分类考试命题培训暨校级课程思政大赛院内指导会,双措并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会议由学院院长助理刘姮主持,学院高职各专业命题负责人、课程团队骨干教师等相关教师参加。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聚焦高职分类考试命题规范与质量把控,严格对标教育部考试安全要求。强调考试安全是命题生命线,需筑牢保密防线:执行命题人员遴选与回避制度,落实试题闭环管理,严防泄密;同时以公平为核心,通过双盲审题、难度校准兼顾生源差异,确保考试权威公正。第二阶段面向校级课程思政大赛的参赛教师开展院内专项指导,助力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凝练课程特色。指导会重点研讨了张建国、邓乐陶两位参赛老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指导团队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专业建议,并特别指出,课程思政目标应当聚焦核心,避免分散,确保每个设计意图都体现思政点。为持续推进备赛事宜,指导会进一步讨论并确定了产品说明视频制作、词汇知识应用实践、思政元素具象化设计等后续任务,助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与衔接性。此次会议通过政策研习、案例分析与专家指导,系统推进了考试命题科学化与
-
2025/07/18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锤炼教师教学本领,7月10日至11日,信息工程学院在应天校区教学楼1006室开展25秋学期“新开课、开新课”评教活动。活动由院长黄黎主持,学院督导、高职各专业负责人及25秋学期新开课授课教师等31人参与了活动,覆盖学院19门专业课程。活动采用“随机抽检+专家点评”的形式进行。评审专家从每位教师提交的6份教案中随机抽取1份,随即由教师进行30分钟的“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展示。试讲过程中,教师们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打造高效有序的课堂。评审专家开展细致点评,从教学设计的规范性、理实环节的衔接流畅度、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契合度、教学内容与岗位核心能力的匹配度以及场景化创设和项目化实施的成效等方面给予了全面的指导与建议,既肯定了教师们的优点和亮点,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评审专家秉持严格规范课堂教学标准,确保课程设计科学合理,切实夯实教师基本功,优化教学方法与课堂互动,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情景化教学和项目化教学,积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纳入课程教学,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衔接,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黄黎总结强调,本次试讲活“以评促教、以研促改”——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新开课、开新课”评教活动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锤炼教师教学本领,7月10日至11日,信息工程学院在应天校区教学楼1006室开展25秋学期“新开课、开新课”评教活动。活动由院长黄黎主持,学院督导、高职各专业负责人及25秋学期新开课授课教师等31人参与了活动,覆盖学院19门专业课程。活动采用“随机抽检+专家点评”的形式进行。评审专家从每位教师提交的6份教案中随机抽取1份,随即由教师进行30分钟的“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展示。试讲过程中,教师们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打造高效有序的课堂。评审专家开展细致点评,从教学设计的规范性、理实环节的衔接流畅度、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契合度、教学内容与岗位核心能力的匹配度以及场景化创设和项目化实施的成效等方面给予了全面的指导与建议,既肯定了教师们的优点和亮点,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评审专家秉持严格规范课堂教学标准,确保课程设计科学合理,切实夯实教师基本功,优化教学方法与课堂互动,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情景化教学和项目化教学,积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纳入课程教学,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衔接,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黄黎总结强调,本次试讲活
-
2025/07/177月15日,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火映霞带领工程管理系骨干教师苏海花、蔺彦玲、吴炳延一行赴江苏兴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产教融合、开放教育招生、社会教育培训等调研工作。江苏兴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红星、办公室主任张静热情接待了调研团队。座谈会上,陈红星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布局及近几年来公司的业务、人才需求情况。作为省内知名工程管理企业,江苏兴光长期致力于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管理、BIM技术应用等领域,业务覆盖国内多个省市。张静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对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进行了介绍。火映霞感谢公司的热情接待与对学院工作的支持,并介绍了学院的师资队伍、高职教育、开放教育及社会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情况。她表示,访企拓岗是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学院聚焦企业需要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期待企业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共同搭建就业平台,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苏海花老师作为工程造价专业负责人介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等情况。会上,双方就新形势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科研、社会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深入企业调研,建筑工程学院赴江苏兴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等活动7月15日,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火映霞带领工程管理系骨干教师苏海花、蔺彦玲、吴炳延一行赴江苏兴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产教融合、开放教育招生、社会教育培训等调研工作。江苏兴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红星、办公室主任张静热情接待了调研团队。座谈会上,陈红星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布局及近几年来公司的业务、人才需求情况。作为省内知名工程管理企业,江苏兴光长期致力于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管理、BIM技术应用等领域,业务覆盖国内多个省市。张静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对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进行了介绍。火映霞感谢公司的热情接待与对学院工作的支持,并介绍了学院的师资队伍、高职教育、开放教育及社会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情况。她表示,访企拓岗是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学院聚焦企业需要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期待企业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共同搭建就业平台,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苏海花老师作为工程造价专业负责人介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等情况。会上,双方就新形势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科研、社会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深入企业调研,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