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校友之家
English
江苏开放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197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通讯录
市县开放大学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UIS
理念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
机构设置
教学部门
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学院
设计学院
艺术学院
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老年发展学院
国开分部教学管理中心(燎原学校)
职能部门
学校办公室
纪检监察机构
巡察办
党委组织部(党校)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
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发展规划处
财务处(结算中心)
审计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社会教育处
数字化建设中心
招生工作处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基本建设处(新校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离退休工作处
工会
团委(大学生艺术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院
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所
健康养生研究所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图书馆
资源建设中心
学历教育
本科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物流管理
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艺术教育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环境科学
学前教育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工程造价
土木工程
风景园林
公共事业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表演
跨境电子商务
视觉传达设计
商务英语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影视摄影与制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机器人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知识产权
思想政治教育
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城乡规划
环境设计
植物科学与技术
农林经济管理
物联网工程
工艺美术
专科
大数据与会计
工商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软件技术
人物形象设计(定向招生)
戏曲表演(定向招生)
电子商务
中文
摄影与摄像艺术
休闲体育
连锁经营与管理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社会教育
老年教育
江苏老年开放大学
江苏老年教育网
招生服务
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终身教育研究杂志
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
学分银行
公共服务
校历
融合门户
月明在线
招标公告
图书馆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学术报告
首页
学术动态
2024/12/02
为开阔研究视野,加强学术交流,12月1日,教育学院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团队一行赴昆山参加江苏省社科界第十八届学术大会聚焦(专场二)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承办,本次学术聚焦专场议题为“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前”。团队成员上午学习了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新科教授的《大运河文化中的英雄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的《千年运河焕新与未来运河已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教授的《悠悠运河水韵文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江苏实践》等专题报告,从运河文学故事挖掘、运河文化遗迹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等不同维度,了解了大运河文化的来龙去脉、传承保护及利用的情况。下午参加“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分论坛,通过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与发言人的汇报,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各个专业对于运河文化的研究路径与丰硕成果。大运河文化研究与江苏遗迹文学文化研究有密切的联系,此次参会对于团队成员研究思想的碰撞、选题的凝练、视野的开阔、研究方法的借鉴有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科研平台的建设。另
教育学院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团队参加江苏省社科界第十八届学术大会
为开阔研究视野,加强学术交流,12月1日,教育学院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团队一行赴昆山参加江苏省社科界第十八届学术大会聚焦(专场二)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承办,本次学术聚焦专场议题为“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前”。团队成员上午学习了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新科教授的《大运河文化中的英雄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的《千年运河焕新与未来运河已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教授的《悠悠运河水韵文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江苏实践》等专题报告,从运河文学故事挖掘、运河文化遗迹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等不同维度,了解了大运河文化的来龙去脉、传承保护及利用的情况。下午参加“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分论坛,通过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与发言人的汇报,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各个专业对于运河文化的研究路径与丰硕成果。大运河文化研究与江苏遗迹文学文化研究有密切的联系,此次参会对于团队成员研究思想的碰撞、选题的凝练、视野的开阔、研究方法的借鉴有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科研平台的建设。另
2024/12/02
11月25日下午,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暨江苏省企联产业数字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南京举办。校长、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丁荣余受邀出席并作《合力创建“数智经济新生态”》主旨报告。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及从事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的企业界代表200多人参加本次活动。丁荣余认为,经济的基本面不再是平行的产业链,而是叠加的生态圈层。产业之间的融合表现为三个系统,即底层共享、中层互联、表层互通。底层共享即任何产业都必须基于共同的基础级软、硬件。芯片、开发语言、通讯标准及云计算能力等成为几乎所有产业的“上游”;中层互联即任何产业都在寻求打通产能单元,连通供需网络,形成协同效应,如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或消费互联网,先在产业链群中横向打通,再逐步扩展到其他产业链群;表层互通即任何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应用或消费场景上将逐步打通和融合。本次论坛还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关注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模式探索,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培养与信息安全等核心议题,以期为江苏省数字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助
校长丁荣余受邀出席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并作主旨报告
11月25日下午,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暨江苏省企联产业数字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南京举办。校长、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丁荣余受邀出席并作《合力创建“数智经济新生态”》主旨报告。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及从事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的企业界代表200多人参加本次活动。丁荣余认为,经济的基本面不再是平行的产业链,而是叠加的生态圈层。产业之间的融合表现为三个系统,即底层共享、中层互联、表层互通。底层共享即任何产业都必须基于共同的基础级软、硬件。芯片、开发语言、通讯标准及云计算能力等成为几乎所有产业的“上游”;中层互联即任何产业都在寻求打通产能单元,连通供需网络,形成协同效应,如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或消费互联网,先在产业链群中横向打通,再逐步扩展到其他产业链群;表层互通即任何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应用或消费场景上将逐步打通和融合。本次论坛还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关注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模式探索,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培养与信息安全等核心议题,以期为江苏省数字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助
2024/12/02
近期,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刁煜及合作者采用第一性原理和一维薛定谔传输矩阵方法,建立了五种常见杂质气体(H2O、CO、CO2、H2、CH4)吸附在铯(Cs)激活AlGaN(100)表面上的结构模型,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吸附模型的吸附能、电荷转移、能带结构、态密度、功函数、光学吸收系数和反射率等光电性质。进一步通过对稳定性、电学特性和表面电子逸出几率的分析,建立了电学特性变化与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性能之间的直接联系,揭示了残余气体暴露下AlGaN光阴极性能衰退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AlGaN或其他基于III-V族半导体材料的真空器件性能。相关研究进展以《Gas adsorption on activated AlGaN photocathode: A first-principle study on charge redistribution, work function variation and emission performance attenuation》为题发表在《Surfaces and Interfaces》(中科院SCI期刊材料科学二区,IF:5.7)。论文链接:https
喜报: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近期取得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
近期,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刁煜及合作者采用第一性原理和一维薛定谔传输矩阵方法,建立了五种常见杂质气体(H2O、CO、CO2、H2、CH4)吸附在铯(Cs)激活AlGaN(100)表面上的结构模型,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吸附模型的吸附能、电荷转移、能带结构、态密度、功函数、光学吸收系数和反射率等光电性质。进一步通过对稳定性、电学特性和表面电子逸出几率的分析,建立了电学特性变化与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性能之间的直接联系,揭示了残余气体暴露下AlGaN光阴极性能衰退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AlGaN或其他基于III-V族半导体材料的真空器件性能。相关研究进展以《Gas adsorption on activated AlGaN photocathode: A first-principle study on charge redistribution, work function variation and emission performance attenuation》为题发表在《Surfaces and Interfaces》(中科院SCI期刊材料科学二区,IF:5.7)。论文链接:https
2024/11/29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强语言数字化团队建设,汇聚科研力量,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外国语学院于11月27日下午14点,在综合楼2楼第四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AI提示词设计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主讲人是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孙雁冰主持,学院大学英语全体任课教师参加。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面向全省办学系统语言类教师开展。王海啸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与教学、语言测试、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主持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等。此次讲座,王海啸以生成式AI与提示词工程为背景,讨论提示词设计的基本策略,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介绍了10种常用的提示词模式及其应用。最后,王海啸对几个大学英语活动设计中的提示词综合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此次讲座,参会教师对AI提示词设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外国语学院举办“AI提示词设计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题讲座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强语言数字化团队建设,汇聚科研力量,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外国语学院于11月27日下午14点,在综合楼2楼第四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AI提示词设计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主讲人是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孙雁冰主持,学院大学英语全体任课教师参加。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面向全省办学系统语言类教师开展。王海啸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与教学、语言测试、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主持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等。此次讲座,王海啸以生成式AI与提示词工程为背景,讨论提示词设计的基本策略,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介绍了10种常用的提示词模式及其应用。最后,王海啸对几个大学英语活动设计中的提示词综合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此次讲座,参会教师对AI提示词设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4/11/29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动中共党史、伟大建党精神与文化资源的研究、教育与宣传,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作用,11月15日至17日,由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及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承办、中共于都县委协办的“高校党史教育研讨会”在江西于都召开。本次研讨会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来自全国近40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部负责人刘西诺博士投稿并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并在分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江苏对口支援西藏的历程、形式和经验”的专题发言。发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历史回顾、实践形式和经验总结三个方面,对江苏在对口支援西藏中的重要举措进行了系统阐述。刘西诺提出,江苏通过经济援助、教育支持、医疗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为推动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江苏的对口支援实践不仅是党和国家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应邀参加全国高校党史教育研讨会并作交流发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动中共党史、伟大建党精神与文化资源的研究、教育与宣传,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作用,11月15日至17日,由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及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承办、中共于都县委协办的“高校党史教育研讨会”在江西于都召开。本次研讨会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来自全国近40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部负责人刘西诺博士投稿并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并在分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江苏对口支援西藏的历程、形式和经验”的专题发言。发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历史回顾、实践形式和经验总结三个方面,对江苏在对口支援西藏中的重要举措进行了系统阐述。刘西诺提出,江苏通过经济援助、教育支持、医疗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为推动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江苏的对口支援实践不仅是党和国家
2024/11/27
【科技活动月活动预告】设计思维如何重塑景观设计的未来?
2024/11/27
为了探讨数智技术在服务创新中的应用前景,为学院师生提供前沿的学术视角和实践指导。11月14日上午,信息工程学院在应天校区教学楼103是召开“数智+”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特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小龙作为主讲嘉宾。信息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院长黄黎主持。聚焦“数智融合赋能服务创新——实践初探”这一主题,许小龙重点分享了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大模型等行业领域应用中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具体实践初探案例,揭示数智融合在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用户体验和催生新型服务模式中的内在机理,并讨论数智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挑战和应对策略。黄黎院长对许小龙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并鼓励全体教职工紧扣时代脉搏,将报告中的新理念、新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以推动学院在数智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次“数智+”学术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信息工程学院的教职工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学院在数智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注入了新的动力。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数智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图、文:胡路伟 审核:黄黎、魏薇)
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数智+”学术报告
为了探讨数智技术在服务创新中的应用前景,为学院师生提供前沿的学术视角和实践指导。11月14日上午,信息工程学院在应天校区教学楼103是召开“数智+”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特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小龙作为主讲嘉宾。信息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院长黄黎主持。聚焦“数智融合赋能服务创新——实践初探”这一主题,许小龙重点分享了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大模型等行业领域应用中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具体实践初探案例,揭示数智融合在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用户体验和催生新型服务模式中的内在机理,并讨论数智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挑战和应对策略。黄黎院长对许小龙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并鼓励全体教职工紧扣时代脉搏,将报告中的新理念、新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以推动学院在数智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次“数智+”学术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信息工程学院的教职工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学院在数智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注入了新的动力。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数智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图、文:胡路伟 审核:黄黎、魏薇)
2024/11/27
【科技活动月活动预告】通信卫星星座效能评估问题研究
2024/11/26
11月25日下午,教育学院举办“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科研团队专家论证指导会。会议特邀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文学部二级教授冯保善作为论证指导专家,围绕江苏遗迹的文学、历史、文化与区域主题,就团队建设发展方向展开论证。会议由“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春燕主持,教育学院院长吴杰与人文素养教学部教师参加。吴杰对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向专家介绍了学校科研平台建设、学院科研团队建设的背景。李春燕代表团队成员向专家汇报了“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科研团队的组建过程、已开展研究、取得成绩及持续探索的方向。冯保善教授肯定了江苏人文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的选题价值、研究意义,点评了团队取得的前期成果,从学术概念的准确性、对江苏区域文学文化摸底的全面性、研究视角的创新性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冯教授从个人的研究实践和创建省哲社优秀科研创新团队的经验出发,鼓励人文遗迹研究团队用心科研,形成合力,做出特色,打造学术名片,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冯教授还对团队中的青年博士魏博芳、韩斐进行科研指导,解答了她们在科研项目推进
教育学院举办“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科研团队专家论证指导会
11月25日下午,教育学院举办“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科研团队专家论证指导会。会议特邀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文学部二级教授冯保善作为论证指导专家,围绕江苏遗迹的文学、历史、文化与区域主题,就团队建设发展方向展开论证。会议由“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春燕主持,教育学院院长吴杰与人文素养教学部教师参加。吴杰对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向专家介绍了学校科研平台建设、学院科研团队建设的背景。李春燕代表团队成员向专家汇报了“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科研团队的组建过程、已开展研究、取得成绩及持续探索的方向。冯保善教授肯定了江苏人文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的选题价值、研究意义,点评了团队取得的前期成果,从学术概念的准确性、对江苏区域文学文化摸底的全面性、研究视角的创新性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冯教授从个人的研究实践和创建省哲社优秀科研创新团队的经验出发,鼓励人文遗迹研究团队用心科研,形成合力,做出特色,打造学术名片,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冯教授还对团队中的青年博士魏博芳、韩斐进行科研指导,解答了她们在科研项目推进
教育学院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团队参加江苏省社科界第十八届学术大会
2024-12-02
为开阔研究视野,加强学术交流,12月1日,教育学院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团队一行赴昆山参加江苏省社科界第十八届学术大会聚焦(专场二)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承办,本次学术聚焦专场议题为“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前”。团队成员上午学习了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新科教授的《大运河文化中的英雄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的《千年运河焕新与未来运河已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教授的《悠悠运河水韵文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江苏实践》等专题报告,从运河文学故事挖掘、运河文化遗迹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等不同维度,了解了大运河文化的来龙去脉、传承保护及利用的情况。下午参加“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分论坛,通过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与发言人的汇报,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各个专业对于运河文化的研究路径与丰硕成果。大运河文化研究与江苏遗迹文学文化研究有密切的联系,此次参会对于团队成员研究思想的碰撞、选题的凝练、视野的开阔、研究方法的借鉴有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科研平台的建设。另
查看详情
校长丁荣余受邀出席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并作主旨报告
2024-12-02
11月25日下午,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暨江苏省企联产业数字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南京举办。校长、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丁荣余受邀出席并作《合力创建“数智经济新生态”》主旨报告。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及从事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的企业界代表200多人参加本次活动。丁荣余认为,经济的基本面不再是平行的产业链,而是叠加的生态圈层。产业之间的融合表现为三个系统,即底层共享、中层互联、表层互通。底层共享即任何产业都必须基于共同的基础级软、硬件。芯片、开发语言、通讯标准及云计算能力等成为几乎所有产业的“上游”;中层互联即任何产业都在寻求打通产能单元,连通供需网络,形成协同效应,如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或消费互联网,先在产业链群中横向打通,再逐步扩展到其他产业链群;表层互通即任何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应用或消费场景上将逐步打通和融合。本次论坛还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关注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模式探索,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培养与信息安全等核心议题,以期为江苏省数字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助
查看详情
喜报: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近期取得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
2024-12-02
近期,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刁煜及合作者采用第一性原理和一维薛定谔传输矩阵方法,建立了五种常见杂质气体(H2O、CO、CO2、H2、CH4)吸附在铯(Cs)激活AlGaN(100)表面上的结构模型,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吸附模型的吸附能、电荷转移、能带结构、态密度、功函数、光学吸收系数和反射率等光电性质。进一步通过对稳定性、电学特性和表面电子逸出几率的分析,建立了电学特性变化与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性能之间的直接联系,揭示了残余气体暴露下AlGaN光阴极性能衰退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AlGaN或其他基于III-V族半导体材料的真空器件性能。相关研究进展以《Gas adsorption on activated AlGaN photocathode: A first-principle study on charge redistribution, work function variation and emission performance attenuation》为题发表在《Surfaces and Interfaces》(中科院SCI期刊材料科学二区,IF:5.7)。论文链接:https
查看详情
外国语学院举办“AI提示词设计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题讲座
2024-11-29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强语言数字化团队建设,汇聚科研力量,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外国语学院于11月27日下午14点,在综合楼2楼第四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AI提示词设计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主讲人是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孙雁冰主持,学院大学英语全体任课教师参加。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面向全省办学系统语言类教师开展。王海啸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与教学、语言测试、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主持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等。此次讲座,王海啸以生成式AI与提示词工程为背景,讨论提示词设计的基本策略,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介绍了10种常用的提示词模式及其应用。最后,王海啸对几个大学英语活动设计中的提示词综合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此次讲座,参会教师对AI提示词设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查看详情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应邀参加全国高校党史教育研讨会并作交流发言
2024-11-29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动中共党史、伟大建党精神与文化资源的研究、教育与宣传,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作用,11月15日至17日,由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及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承办、中共于都县委协办的“高校党史教育研讨会”在江西于都召开。本次研讨会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来自全国近40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部负责人刘西诺博士投稿并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并在分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江苏对口支援西藏的历程、形式和经验”的专题发言。发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历史回顾、实践形式和经验总结三个方面,对江苏在对口支援西藏中的重要举措进行了系统阐述。刘西诺提出,江苏通过经济援助、教育支持、医疗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为推动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江苏的对口支援实践不仅是党和国家
查看详情
【科技活动月活动预告】设计思维如何重塑景观设计的未来?
2024-11-27
查看详情
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数智+”学术报告
2024-11-27
为了探讨数智技术在服务创新中的应用前景,为学院师生提供前沿的学术视角和实践指导。11月14日上午,信息工程学院在应天校区教学楼103是召开“数智+”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特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小龙作为主讲嘉宾。信息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院长黄黎主持。聚焦“数智融合赋能服务创新——实践初探”这一主题,许小龙重点分享了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大模型等行业领域应用中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具体实践初探案例,揭示数智融合在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用户体验和催生新型服务模式中的内在机理,并讨论数智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挑战和应对策略。黄黎院长对许小龙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并鼓励全体教职工紧扣时代脉搏,将报告中的新理念、新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以推动学院在数智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次“数智+”学术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信息工程学院的教职工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学院在数智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注入了新的动力。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数智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图、文:胡路伟 审核:黄黎、魏薇)
查看详情
【科技活动月活动预告】通信卫星星座效能评估问题研究
2024-11-27
查看详情
教育学院举办“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科研团队专家论证指导会
2024-11-26
11月25日下午,教育学院举办“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科研团队专家论证指导会。会议特邀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文学部二级教授冯保善作为论证指导专家,围绕江苏遗迹的文学、历史、文化与区域主题,就团队建设发展方向展开论证。会议由“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春燕主持,教育学院院长吴杰与人文素养教学部教师参加。吴杰对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向专家介绍了学校科研平台建设、学院科研团队建设的背景。李春燕代表团队成员向专家汇报了“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科研团队的组建过程、已开展研究、取得成绩及持续探索的方向。冯保善教授肯定了江苏人文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的选题价值、研究意义,点评了团队取得的前期成果,从学术概念的准确性、对江苏区域文学文化摸底的全面性、研究视角的创新性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冯教授从个人的研究实践和创建省哲社优秀科研创新团队的经验出发,鼓励人文遗迹研究团队用心科研,形成合力,做出特色,打造学术名片,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冯教授还对团队中的青年博士魏博芳、韩斐进行科研指导,解答了她们在科研项目推进
查看详情
每页
9
记录
总共
77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4
/
86
跳转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