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我们的大思政频道刊文:《我们的“大思政”|江苏开放大学:三色共辉映 齐绘新画卷》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10-18浏览次数:472

10月17日,交汇点·我们的大思政频道刊文:《我们的“大思政”|江苏开放大学:三色共辉映 齐绘新画卷》,以下为原文和链接:

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710d38fe4b00cab55aafa9a 

我们的“大思政”|江苏开放大学:三色共辉映 齐绘新画卷频道:我们的“大思政”2024-10-17 17:06:23来源:交汇点新闻新链该文章已上链>

“同学们,我们现在所在的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南京长江大桥的玻璃栈道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正在进行。来自江苏开放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敬东老师的带领下,一边探寻南京的红色历史建筑,一边体会当年这座“争气桥”带来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

这是江苏开放大学思政课改革的一个场景。近年来,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红色”“蓝色”“绿色”为底色,绘就了思政课改革的新画卷。

红色铸魂,筑牢思政课主阵地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江苏开放大学的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了让学生深度感受南京的红色文化,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策划实施了“走遍南京 读懂金陵”等系列大思政课活动,覆盖了全校6000多人次的学生。通过构建沉浸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学校将思政课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们走出校园,来到南京的大街小巷,走进各大博物馆、古建筑群,一起感受南京,读懂金陵,体会南京人的博爱精神。在教师们的带领下,学生在南京多个“超city”的红色文化场所,在实境中上思政课,红色资源的鲜活案例,使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深刻领悟到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让思政课亮起来、动起来,火起来。

江苏开放大学建校至今,已为江苏大地培养了100多万名本专科人才。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年率先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成人本科专业并通过学士学位评审,为江苏基层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为更好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组成宣讲团为基层街道、社区、企业等开展系列理论宣讲、专题培训近百场。这种模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服务社会的热情,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绿色耕耘,拓宽实践课堂沃土

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将生态环保实践教学作为教研改革创新的重点方向之一,鼓励、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不断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教学十余年,以“大手拉小手”等形式,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绿色理念融入思政课堂,相关活动受众达50万人。

学生在实践互动中深刻领悟党的生态文明创新理论,逐步形成“学校+社会组织+企业”跨界合作、共建共享的资源集聚模式,以及“课程+参观+互动+评价”的特色组织范式,持续引导学生理解环保政策、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环保理念、型塑环保行为。活动延续至今,已培养了一大批志于环保事业的青年志愿团队,生态环保实践教学业已成为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特色品牌。

蓝色航标,领航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一所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新型大学,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积极拥抱数智技术,用好“AI数字人”、应用思政课知识图谱等以适应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着力在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上下功夫。

近年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实施了“场馆里的思政课”“百人百讲”“百馆百物”等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思政课行走的力量,也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场馆里的数智转型和创新运用,从云游展览,到智慧博物馆,感受前沿科技。同时,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开展各类教科研培训交流工作,常态化召开集体备课会、师生座谈会,鼓励教师在思政课磨课、公开课中使用各类数字资源和数字辅助手段。学校教师在思政类教学比赛中获江苏省教学展示特等奖2项,其余省市级奖项若干,为推进学校“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未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实践思政课教学数智化转型,创新“数智化+思政”新方式,用好“三色笔”,努力绘就“数智思政”新画卷。

通讯员 韦庆玲 董迅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