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梅园新村街道开展党建共建

发布者:范泽坤发布时间:2024-03-06浏览次数:671

3月5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受邀参加玄武区“学雷锋走红街巷第二季”暨“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露、青年教师张丁月、邓鹏、刘敬东、韦庆玲以及新语学社学生志愿者韦晨阳、苏湛琳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由玄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梅园新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梅园新村街道团工委等承办。梅园新村街道宣传委员满菲主持活动。

党建引领“志愿红”,政校合作“暖民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梅园新村街道双向赋能,围绕基层党员冬训、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共谋共建,取得喜人成绩。在前期合作基础上,张露与梅园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汪拥政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张丁月、刘敬东、邓鹏、韦庆玲受聘为梅园新村街道基层党员冬训理论宣讲志愿讲师。签约双方一致认为:一是要向深融合,善弹“合奏曲”,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二是要向下扎根,当好“传声筒”,依托高校师生宣讲团队和“知行玄武”理论宣讲联盟,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要向远着眼,挖掘“闪光点”,总结形成既有特色又可借鉴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扎实成果。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邓鹏以《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题作党员冬训课程示范宣讲。他以“哲学三问”开篇,深刻阐释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东方红,太阳升……”“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在流淌的红色歌曲中,邓鹏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并结合百年党史的壮阔实践和梅园新村街道工作实际,深刻阐释了“六个必须坚持”的丰富内涵。最后,他勉励各位党员同志坚持学用结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提高科学谋划、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刘敬东以《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者》为题作微宣讲。他与大家分享了雷锋同志的成长经历和感人事迹,阐释了雷锋精神的核心要义及时代要求。他指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在诵读《雷锋日记》的铿锵声中,党员们缅怀雷锋同志,叩问入党初心。刘敬东表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做雷锋精神的模范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努力实现追求自我价值与服务奉献社会的有机统一,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要求,坚持学党史和悟思想相统一,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以教师宣讲团队和新语学社为抓手,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精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用心做好“百人百讲”“百馆百物”等特色宣讲活动,凝心锻造“铸魂、铸根、铸心”党建品牌,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文: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丁月;图:新语学社 韦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