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校友之家
English
江苏开放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197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通讯录
市县开放大学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UIS
理念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
机构设置
教学部门
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学院
设计学院
艺术学院
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老年发展学院
国开分部教学管理中心(燎原学校)
职能部门
学校办公室
纪检监察机构
巡察办
党委组织部(党校)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
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发展规划处
财务处(结算中心)
审计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社会教育处
数字化建设中心
招生工作处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基本建设处(新校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离退休工作处
工会
团委(大学生艺术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院
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所
健康养生研究所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图书馆
资源建设中心
学历教育
本科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物流管理
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艺术教育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环境科学
学前教育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工程造价
土木工程
风景园林
公共事业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表演
跨境电子商务
视觉传达设计
商务英语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影视摄影与制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机器人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知识产权
思想政治教育
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城乡规划
环境设计
植物科学与技术
农林经济管理
物联网工程
工艺美术
专科
大数据与会计
工商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软件技术
人物形象设计(定向招生)
戏曲表演(定向招生)
电子商务
中文
摄影与摄像艺术
休闲体育
连锁经营与管理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社会教育
老年教育
江苏老年开放大学
江苏老年教育网
招生服务
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终身教育研究杂志
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
学分银行
公共服务
校历
融合门户
月明在线
招标公告
图书馆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学术报告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2022/09/08
9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的立项结果,我校获立青年基金项目3项,分别为:环境生态学院吴珂博士主持的《铁基金属有机框架(MOF)类缓控释肥料的养分负载和释放机制研究》,环境生态学院杜布云博士主持的《同位素示踪大气沉降汞在稻-鱼系统中的甲基化及生物富集效应》以及信息工程学院张迁博士主持的《面向真实噪声数据集的噪声标签筛选辅助学习方法研究》。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立校、科技兴校工程,各学院把青年博士人才引进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为青年博士科研创造有利条件,全力支持青年博士冲击申报国家级项目,成效明显。2022年,在国自然项目申报中,青年基金项目申报占比为85%,体现了青年博士们的科研热情和潜力,充分证明了青年博士是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图/文:科技处)
喜报:我校获立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9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的立项结果,我校获立青年基金项目3项,分别为:环境生态学院吴珂博士主持的《铁基金属有机框架(MOF)类缓控释肥料的养分负载和释放机制研究》,环境生态学院杜布云博士主持的《同位素示踪大气沉降汞在稻-鱼系统中的甲基化及生物富集效应》以及信息工程学院张迁博士主持的《面向真实噪声数据集的噪声标签筛选辅助学习方法研究》。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立校、科技兴校工程,各学院把青年博士人才引进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为青年博士科研创造有利条件,全力支持青年博士冲击申报国家级项目,成效明显。2022年,在国自然项目申报中,青年基金项目申报占比为85%,体现了青年博士们的科研热情和潜力,充分证明了青年博士是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图/文:科技处)
2022/09/02
8月29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定淮门校区召开科研团队工作例会,会议由学院院长杨远主持,学院科研团队全体成员和校外专家参加会议。会上,学院科研团队各成员汇报了各自在暑期(轮休)期间科研工作上的进展。各成员还就论文的发表、学术会议、专题培训、文献阅读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校外专家结合每个人的汇报情况,在申报课题、高层次会议、高水平论文写作、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给出了指导,并确定了平台近期和远期的建设目标和指标。杨远院长最后做了总结,他肯定了各成员在暑期(轮休)期间对科研的投入,并对平台后期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议。本次会议是继暑期平台建设启动会后的第一次例会。自外国语学院首次获立校级科研平台后,学院高度重视平台建设工作,把平台建设作为提升学院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专家引领,团队协同,分工合作等方式,不断探索平台制度化和常态化建设经验,努力提升平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力争实现1+1>2的效果,为积极落实科研兴校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文/图:征正 审核 :杨远)
外国语学院召开期初科研团队工作例会
8月29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定淮门校区召开科研团队工作例会,会议由学院院长杨远主持,学院科研团队全体成员和校外专家参加会议。会上,学院科研团队各成员汇报了各自在暑期(轮休)期间科研工作上的进展。各成员还就论文的发表、学术会议、专题培训、文献阅读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校外专家结合每个人的汇报情况,在申报课题、高层次会议、高水平论文写作、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给出了指导,并确定了平台近期和远期的建设目标和指标。杨远院长最后做了总结,他肯定了各成员在暑期(轮休)期间对科研的投入,并对平台后期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议。本次会议是继暑期平台建设启动会后的第一次例会。自外国语学院首次获立校级科研平台后,学院高度重视平台建设工作,把平台建设作为提升学院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专家引领,团队协同,分工合作等方式,不断探索平台制度化和常态化建设经验,努力提升平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力争实现1+1>2的效果,为积极落实科研兴校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文/图:征正 审核 :杨远)
2022/09/01
2022年8月30日,商学院召开新进博士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专家指导会。本次会议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郭国庆教授做国家级项目申报的专题讲座,并对8位博士的项目选题与学科归属、写作与申报进行专题指导。会议由商学院副院长朱长春主持,商学院新进博士、即将入职的博士以及计划申报国家级项目的20位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开始朱长春副院长向大家介绍了郭国庆教授的基本情况,郭国庆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七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评审专家,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二等奖(2021)、首届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2021)、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2021)等奖项。会议第一阶段,郭教授首先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做科研的心得体会,鼓励大家多写多发表一些与将来项目申报有关的论文,不仅仅盯着核心期刊,也可以在报纸和普通期刊上进行发表,主要是为了有学术积累。针对如何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郭教授提出要有研究积累和创新性,从研究方法、选题等方面进行创新,包括参考文献也要引用最新的文献。会议第二阶段,8位新进博士分别进行了
商学院召开新进博士国家级项目申报专家指导会
2022年8月30日,商学院召开新进博士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专家指导会。本次会议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郭国庆教授做国家级项目申报的专题讲座,并对8位博士的项目选题与学科归属、写作与申报进行专题指导。会议由商学院副院长朱长春主持,商学院新进博士、即将入职的博士以及计划申报国家级项目的20位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开始朱长春副院长向大家介绍了郭国庆教授的基本情况,郭国庆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七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评审专家,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二等奖(2021)、首届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2021)、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2021)等奖项。会议第一阶段,郭教授首先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做科研的心得体会,鼓励大家多写多发表一些与将来项目申报有关的论文,不仅仅盯着核心期刊,也可以在报纸和普通期刊上进行发表,主要是为了有学术积累。针对如何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郭教授提出要有研究积累和创新性,从研究方法、选题等方面进行创新,包括参考文献也要引用最新的文献。会议第二阶段,8位新进博士分别进行了
2022/08/30
为加强校际间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建立“共建、共享、共赢”全面战略合作关系,8月29日下午,乡村振兴学院科研团队赴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针对国内肥料有效利用水平低,产生大量有机废弃物,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双方重点围绕生物炭领域展开了研讨。首先,周建斌教授围绕“生物质热解与炭材料”做了专题讲座。周教授从传统的生物质气化技术、传统的肥料施用背景出发,详细介绍了团队生物质气化热、电、气、炭、肥多联产技术,探索出了一条农林生物质利用“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了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肥、热产业链,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生物炭的发电、产肥、修复土壤等作用起了颠覆创新作用。周教授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能够借助双方的合作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专题讲座结束后,袁灿生研究员就周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探讨交流。他深入剖析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肥料浪费现象,指出了在农业技术应用型科研过程中需要“文理兼备”,打通“上游”的科研工作和“下游”的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的平台,构建经济可行的“秸秆-生物炭-农用-优质农产品”综合利用模式。与会所有教师
强化学术研讨,搭建互通平台——乡村振兴学院赴南京林业大学进行交流合作
为加强校际间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建立“共建、共享、共赢”全面战略合作关系,8月29日下午,乡村振兴学院科研团队赴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针对国内肥料有效利用水平低,产生大量有机废弃物,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双方重点围绕生物炭领域展开了研讨。首先,周建斌教授围绕“生物质热解与炭材料”做了专题讲座。周教授从传统的生物质气化技术、传统的肥料施用背景出发,详细介绍了团队生物质气化热、电、气、炭、肥多联产技术,探索出了一条农林生物质利用“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了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肥、热产业链,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生物炭的发电、产肥、修复土壤等作用起了颠覆创新作用。周教授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能够借助双方的合作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专题讲座结束后,袁灿生研究员就周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探讨交流。他深入剖析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肥料浪费现象,指出了在农业技术应用型科研过程中需要“文理兼备”,打通“上游”的科研工作和“下游”的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的平台,构建经济可行的“秸秆-生物炭-农用-优质农产品”综合利用模式。与会所有教师
2022/08/29
近日,教育部社科司公布了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外国语学院于琰博士主持的《数字人文视角下的英美哀悼文学批评发展史研究》获立青年基金项目,这也是外国语学院首次获立该项目。近年来,外国语学院积极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瞄准“三高一费”,大力实施科技兴校工程,通过人才引进、重点培育、机制创新和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下一步,外国语学院也将继续按照学校要求,强化科研导向,走稳走好向上突破的发展之路。公示链接:https://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5/A13/202207/t20220729_649686.html(文/图:外国语学院)
喜报:外国语学院教师首次获立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
近日,教育部社科司公布了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外国语学院于琰博士主持的《数字人文视角下的英美哀悼文学批评发展史研究》获立青年基金项目,这也是外国语学院首次获立该项目。近年来,外国语学院积极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瞄准“三高一费”,大力实施科技兴校工程,通过人才引进、重点培育、机制创新和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下一步,外国语学院也将继续按照学校要求,强化科研导向,走稳走好向上突破的发展之路。公示链接:https://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5/A13/202207/t20220729_649686.html(文/图:外国语学院)
2022/08/29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入选名单,我校环境生态学院汤鹏博士入选。根据中国科协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经形式审查、专家匿名评审以及有关审批等程序,本次全国共有138所高校的425位青年学者入选,江苏省共有19所本科高校总计31位青年学者入选(其中18人获资助),汤鹏博士成功入选资助项目,实现我校该项目零的突破。据悉,中国科协实施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旨在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国科协科技智库建设,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培养凝聚一批思想敏锐、专业扎实的青年战略科技人才队伍。环境生态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青年博士申报各类人才计划、勇攀科研高峰。本次人才项目入选,标志着环境生态学院在青年人才培养领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后续,学院将继续坚持科研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加强青年人才的引导和培育,为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工作提供支持,为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贡献力量。(图文:陈曦;审核:干方群)
环境生态学院汤鹏博士入选2022年度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入选名单,我校环境生态学院汤鹏博士入选。根据中国科协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经形式审查、专家匿名评审以及有关审批等程序,本次全国共有138所高校的425位青年学者入选,江苏省共有19所本科高校总计31位青年学者入选(其中18人获资助),汤鹏博士成功入选资助项目,实现我校该项目零的突破。据悉,中国科协实施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旨在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国科协科技智库建设,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培养凝聚一批思想敏锐、专业扎实的青年战略科技人才队伍。环境生态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青年博士申报各类人才计划、勇攀科研高峰。本次人才项目入选,标志着环境生态学院在青年人才培养领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后续,学院将继续坚持科研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加强青年人才的引导和培育,为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工作提供支持,为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贡献力量。(图文:陈曦;审核:干方群)
2022/08/24
为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组织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申报质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8月21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在应天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召开2023年度国自然申报动员大会,邀请南京师范大学领域专家作指导,17位青年博士积极参与,会议由朱祎院长主持。会上,朱院长对学院2022年国自然项目申报情况以及基金立项依据的总体思路做了简要说明。随后,与会人员围绕国自然申请近况及后续科研进展规划等展开了互动交流。专家针对提出的困惑和问题给予了中肯意见,并剖析了当前需求驱动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建议博士们针对重点关注领域凝练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在题目和创新性方面精益求精。此次动员会拉开了学院2023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序幕。最后,朱祎院长强调了自然科学基金对于学科发展和教师成才的重要性,希望青年博士们能早谋划、早启动,砥砺克难、勇攀高峰,争取学院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取得好成绩。图/文:戴丽娟 审核:朱祎
信息工程学院召开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
为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组织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申报质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8月21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在应天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召开2023年度国自然申报动员大会,邀请南京师范大学领域专家作指导,17位青年博士积极参与,会议由朱祎院长主持。会上,朱院长对学院2022年国自然项目申报情况以及基金立项依据的总体思路做了简要说明。随后,与会人员围绕国自然申请近况及后续科研进展规划等展开了互动交流。专家针对提出的困惑和问题给予了中肯意见,并剖析了当前需求驱动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建议博士们针对重点关注领域凝练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在题目和创新性方面精益求精。此次动员会拉开了学院2023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序幕。最后,朱祎院长强调了自然科学基金对于学科发展和教师成才的重要性,希望青年博士们能早谋划、早启动,砥砺克难、勇攀高峰,争取学院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取得好成绩。图/文:戴丽娟 审核:朱祎
2022/07/31
7月28日,第17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在南京举行。活动中,省检察院、省住建厅、省残联联合发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9件典型案例。由我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协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团队提供技术服务的“专家出智,优化车站无障碍出行——督促维护火车南京南站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案”位列其中。来自全国人大社会委、最高检、中国残联、住建部、工信部、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国儿基会以及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单位和残疾人专门协会、无障碍促进组织、信息科技企业的代表共计18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设两个分论坛,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分论坛上,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就上述无障碍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进行分享。江苏省有残疾人470余万,占总人口的6%;60岁及以上人口1850余万,占总人口的21.8%。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特别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享有公平均等机会、更好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前提,是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应对社会较快进入老龄化阶段的重要举措。2021年8月-2022年6月,省检察院、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在全省范围
我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协同研究中心助力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督促维护火车南京南站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案
7月28日,第17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在南京举行。活动中,省检察院、省住建厅、省残联联合发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9件典型案例。由我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协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团队提供技术服务的“专家出智,优化车站无障碍出行——督促维护火车南京南站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案”位列其中。来自全国人大社会委、最高检、中国残联、住建部、工信部、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国儿基会以及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单位和残疾人专门协会、无障碍促进组织、信息科技企业的代表共计18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设两个分论坛,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分论坛上,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就上述无障碍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进行分享。江苏省有残疾人470余万,占总人口的6%;60岁及以上人口1850余万,占总人口的21.8%。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特别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享有公平均等机会、更好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前提,是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应对社会较快进入老龄化阶段的重要举措。2021年8月-2022年6月,省检察院、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在全省范围
2022/07/06
为促进教师之间的科研合作与交流,有效推进建筑工程学院土木水利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工作,建筑工程系于6月30日下午,在应天校区教学楼103室举办博士科研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新进博士李鹏飞、韩少阳和栾皓翔主讲,建筑工程系副主任陈子璇博士主持,建筑工程系全体教师参加了交流会。李鹏飞博士重点介绍了其在准脆性材料断裂数值仿真,3D打印弹塑性材料断裂多尺度建模以及基于相场方法的结构抗裂拓扑优化数值算法开发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和科研成果。他指出,相场方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模拟材料断裂和开发结构抗裂拓扑优化数值算法。韩少阳博士提出了一种用于膨胀土判别与分类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简便、可靠、重复性高、周期短、环境影响小且不需要复杂仪器等优点,并已经成功应用到膨胀土实际工程中。此外,还提出了对膨胀土进行改良的治理方法,通过对改良前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水稳特性及微观结构的研究,揭示了化学沉淀法改良膨胀土的机理并验证了其改良效果。栾皓翔博士分享了一种再生混凝土的推广利用。该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可与普通混凝土相当,并对该再生混凝土的冻结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影响冻融破坏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再生混凝土可循环利
加强学术交流 增进相互了解——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举办新进博士科研交流会
为促进教师之间的科研合作与交流,有效推进建筑工程学院土木水利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工作,建筑工程系于6月30日下午,在应天校区教学楼103室举办博士科研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新进博士李鹏飞、韩少阳和栾皓翔主讲,建筑工程系副主任陈子璇博士主持,建筑工程系全体教师参加了交流会。李鹏飞博士重点介绍了其在准脆性材料断裂数值仿真,3D打印弹塑性材料断裂多尺度建模以及基于相场方法的结构抗裂拓扑优化数值算法开发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和科研成果。他指出,相场方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模拟材料断裂和开发结构抗裂拓扑优化数值算法。韩少阳博士提出了一种用于膨胀土判别与分类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简便、可靠、重复性高、周期短、环境影响小且不需要复杂仪器等优点,并已经成功应用到膨胀土实际工程中。此外,还提出了对膨胀土进行改良的治理方法,通过对改良前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水稳特性及微观结构的研究,揭示了化学沉淀法改良膨胀土的机理并验证了其改良效果。栾皓翔博士分享了一种再生混凝土的推广利用。该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可与普通混凝土相当,并对该再生混凝土的冻结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影响冻融破坏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再生混凝土可循环利
喜报:我校获立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2022-09-08
9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的立项结果,我校获立青年基金项目3项,分别为:环境生态学院吴珂博士主持的《铁基金属有机框架(MOF)类缓控释肥料的养分负载和释放机制研究》,环境生态学院杜布云博士主持的《同位素示踪大气沉降汞在稻-鱼系统中的甲基化及生物富集效应》以及信息工程学院张迁博士主持的《面向真实噪声数据集的噪声标签筛选辅助学习方法研究》。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立校、科技兴校工程,各学院把青年博士人才引进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为青年博士科研创造有利条件,全力支持青年博士冲击申报国家级项目,成效明显。2022年,在国自然项目申报中,青年基金项目申报占比为85%,体现了青年博士们的科研热情和潜力,充分证明了青年博士是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图/文:科技处)
查看详情
外国语学院召开期初科研团队工作例会
2022-09-02
8月29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定淮门校区召开科研团队工作例会,会议由学院院长杨远主持,学院科研团队全体成员和校外专家参加会议。会上,学院科研团队各成员汇报了各自在暑期(轮休)期间科研工作上的进展。各成员还就论文的发表、学术会议、专题培训、文献阅读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校外专家结合每个人的汇报情况,在申报课题、高层次会议、高水平论文写作、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给出了指导,并确定了平台近期和远期的建设目标和指标。杨远院长最后做了总结,他肯定了各成员在暑期(轮休)期间对科研的投入,并对平台后期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议。本次会议是继暑期平台建设启动会后的第一次例会。自外国语学院首次获立校级科研平台后,学院高度重视平台建设工作,把平台建设作为提升学院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专家引领,团队协同,分工合作等方式,不断探索平台制度化和常态化建设经验,努力提升平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力争实现1+1>2的效果,为积极落实科研兴校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文/图:征正 审核 :杨远)
查看详情
商学院召开新进博士国家级项目申报专家指导会
2022-09-01
2022年8月30日,商学院召开新进博士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专家指导会。本次会议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郭国庆教授做国家级项目申报的专题讲座,并对8位博士的项目选题与学科归属、写作与申报进行专题指导。会议由商学院副院长朱长春主持,商学院新进博士、即将入职的博士以及计划申报国家级项目的20位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开始朱长春副院长向大家介绍了郭国庆教授的基本情况,郭国庆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七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评审专家,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二等奖(2021)、首届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2021)、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2021)等奖项。会议第一阶段,郭教授首先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做科研的心得体会,鼓励大家多写多发表一些与将来项目申报有关的论文,不仅仅盯着核心期刊,也可以在报纸和普通期刊上进行发表,主要是为了有学术积累。针对如何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郭教授提出要有研究积累和创新性,从研究方法、选题等方面进行创新,包括参考文献也要引用最新的文献。会议第二阶段,8位新进博士分别进行了
查看详情
强化学术研讨,搭建互通平台——乡村振兴学院赴南京林业大学进行交流合作
2022-08-30
为加强校际间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建立“共建、共享、共赢”全面战略合作关系,8月29日下午,乡村振兴学院科研团队赴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针对国内肥料有效利用水平低,产生大量有机废弃物,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双方重点围绕生物炭领域展开了研讨。首先,周建斌教授围绕“生物质热解与炭材料”做了专题讲座。周教授从传统的生物质气化技术、传统的肥料施用背景出发,详细介绍了团队生物质气化热、电、气、炭、肥多联产技术,探索出了一条农林生物质利用“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了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肥、热产业链,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生物炭的发电、产肥、修复土壤等作用起了颠覆创新作用。周教授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能够借助双方的合作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专题讲座结束后,袁灿生研究员就周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探讨交流。他深入剖析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肥料浪费现象,指出了在农业技术应用型科研过程中需要“文理兼备”,打通“上游”的科研工作和“下游”的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的平台,构建经济可行的“秸秆-生物炭-农用-优质农产品”综合利用模式。与会所有教师
查看详情
喜报:外国语学院教师首次获立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
2022-08-29
近日,教育部社科司公布了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外国语学院于琰博士主持的《数字人文视角下的英美哀悼文学批评发展史研究》获立青年基金项目,这也是外国语学院首次获立该项目。近年来,外国语学院积极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瞄准“三高一费”,大力实施科技兴校工程,通过人才引进、重点培育、机制创新和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下一步,外国语学院也将继续按照学校要求,强化科研导向,走稳走好向上突破的发展之路。公示链接:https://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5/A13/202207/t20220729_649686.html(文/图:外国语学院)
查看详情
环境生态学院汤鹏博士入选2022年度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
2022-08-29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入选名单,我校环境生态学院汤鹏博士入选。根据中国科协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经形式审查、专家匿名评审以及有关审批等程序,本次全国共有138所高校的425位青年学者入选,江苏省共有19所本科高校总计31位青年学者入选(其中18人获资助),汤鹏博士成功入选资助项目,实现我校该项目零的突破。据悉,中国科协实施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旨在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国科协科技智库建设,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培养凝聚一批思想敏锐、专业扎实的青年战略科技人才队伍。环境生态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青年博士申报各类人才计划、勇攀科研高峰。本次人才项目入选,标志着环境生态学院在青年人才培养领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后续,学院将继续坚持科研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加强青年人才的引导和培育,为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工作提供支持,为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贡献力量。(图文:陈曦;审核:干方群)
查看详情
信息工程学院召开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
2022-08-24
为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组织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申报质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8月21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在应天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召开2023年度国自然申报动员大会,邀请南京师范大学领域专家作指导,17位青年博士积极参与,会议由朱祎院长主持。会上,朱院长对学院2022年国自然项目申报情况以及基金立项依据的总体思路做了简要说明。随后,与会人员围绕国自然申请近况及后续科研进展规划等展开了互动交流。专家针对提出的困惑和问题给予了中肯意见,并剖析了当前需求驱动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建议博士们针对重点关注领域凝练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在题目和创新性方面精益求精。此次动员会拉开了学院2023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序幕。最后,朱祎院长强调了自然科学基金对于学科发展和教师成才的重要性,希望青年博士们能早谋划、早启动,砥砺克难、勇攀高峰,争取学院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取得好成绩。图/文:戴丽娟 审核:朱祎
查看详情
我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协同研究中心助力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督促维护火车南京南站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案
2022-07-31
7月28日,第17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在南京举行。活动中,省检察院、省住建厅、省残联联合发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9件典型案例。由我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协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团队提供技术服务的“专家出智,优化车站无障碍出行——督促维护火车南京南站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案”位列其中。来自全国人大社会委、最高检、中国残联、住建部、工信部、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国儿基会以及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单位和残疾人专门协会、无障碍促进组织、信息科技企业的代表共计18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设两个分论坛,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分论坛上,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就上述无障碍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进行分享。江苏省有残疾人470余万,占总人口的6%;60岁及以上人口1850余万,占总人口的21.8%。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特别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享有公平均等机会、更好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前提,是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应对社会较快进入老龄化阶段的重要举措。2021年8月-2022年6月,省检察院、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在全省范围
查看详情
加强学术交流 增进相互了解——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举办新进博士科研交流会
2022-07-06
为促进教师之间的科研合作与交流,有效推进建筑工程学院土木水利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工作,建筑工程系于6月30日下午,在应天校区教学楼103室举办博士科研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新进博士李鹏飞、韩少阳和栾皓翔主讲,建筑工程系副主任陈子璇博士主持,建筑工程系全体教师参加了交流会。李鹏飞博士重点介绍了其在准脆性材料断裂数值仿真,3D打印弹塑性材料断裂多尺度建模以及基于相场方法的结构抗裂拓扑优化数值算法开发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和科研成果。他指出,相场方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模拟材料断裂和开发结构抗裂拓扑优化数值算法。韩少阳博士提出了一种用于膨胀土判别与分类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简便、可靠、重复性高、周期短、环境影响小且不需要复杂仪器等优点,并已经成功应用到膨胀土实际工程中。此外,还提出了对膨胀土进行改良的治理方法,通过对改良前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水稳特性及微观结构的研究,揭示了化学沉淀法改良膨胀土的机理并验证了其改良效果。栾皓翔博士分享了一种再生混凝土的推广利用。该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可与普通混凝土相当,并对该再生混凝土的冻结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影响冻融破坏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再生混凝土可循环利
查看详情
每页
9
记录
总共
73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56
/
82
跳转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