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校友之家
English
江苏开放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197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通讯录
市县开放大学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UIS
理念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
机构设置
教学部门
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学院
设计学院
艺术学院
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老年发展学院
国开分部教学管理中心(燎原学校)
职能部门
学校办公室
纪检监察机构
巡察办
党委组织部(党校)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
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发展规划处
财务处(结算中心)
审计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社会教育处
数字化建设中心
招生工作处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基本建设处(新校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离退休工作处
工会
团委(大学生艺术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院
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所
健康养生研究所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图书馆
资源建设中心
学历教育
本科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物流管理
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艺术教育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环境科学
学前教育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工程造价
土木工程
风景园林
公共事业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表演
跨境电子商务
视觉传达设计
商务英语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影视摄影与制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机器人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知识产权
思想政治教育
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城乡规划
环境设计
植物科学与技术
农林经济管理
物联网工程
工艺美术
专科
大数据与会计
工商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软件技术
人物形象设计(定向招生)
戏曲表演(定向招生)
电子商务
中文
摄影与摄像艺术
休闲体育
连锁经营与管理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社会教育
老年教育
江苏老年开放大学
江苏老年教育网
招生服务
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终身教育研究杂志
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
学分银行
公共服务
校历
融合门户
月明在线
招标公告
图书馆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学术报告
首页
学术动态
2025/05/07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与国家“十四五”规划“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指引下,设计学院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托文科综合实训基地,于4月30日成功举办“Tobii眼动追踪技术专题培训”,正式拉开数智技术深度赋能科研创新的序幕。此次活动不仅是学院推动前沿技术落地的关键举措,更彰显了以眼动技术为代表的数智工具在跨学科研究中的战略价值,为构建高水平科研生态注入新动能。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孟刚主持,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团队负责人、全体博士、南工大联合培养硕士参加了会议。作为全球眼动技术领域的领军者,Tobii眼动仪凭借其高精度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已成为心理学、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及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利器”。设计学院敏锐把握技术趋势,将其纳入“数智创新赋能计划”,通过系列培训打通技术应用链,助力师生突破传统研究范式。首场培训聚焦TobiiSpark设备与Pro Lab软件,特邀Tobii中国知识顾问钟梅飞女士系统解析技术原理与实践路径。从视觉认知机制到设备操作全流程,从多模态数据分析到跨学科场景应用,培训内容直击科研痛点,为参训教师构建了“技术-数据-创新”三位一体的方
眼动技术赋能数智创新——设计学院开启科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与国家“十四五”规划“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指引下,设计学院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托文科综合实训基地,于4月30日成功举办“Tobii眼动追踪技术专题培训”,正式拉开数智技术深度赋能科研创新的序幕。此次活动不仅是学院推动前沿技术落地的关键举措,更彰显了以眼动技术为代表的数智工具在跨学科研究中的战略价值,为构建高水平科研生态注入新动能。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孟刚主持,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团队负责人、全体博士、南工大联合培养硕士参加了会议。作为全球眼动技术领域的领军者,Tobii眼动仪凭借其高精度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已成为心理学、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及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利器”。设计学院敏锐把握技术趋势,将其纳入“数智创新赋能计划”,通过系列培训打通技术应用链,助力师生突破传统研究范式。首场培训聚焦TobiiSpark设备与Pro Lab软件,特邀Tobii中国知识顾问钟梅飞女士系统解析技术原理与实践路径。从视觉认知机制到设备操作全流程,从多模态数据分析到跨学科场景应用,培训内容直击科研痛点,为参训教师构建了“技术-数据-创新”三位一体的方
2025/05/06
近日,我校党委书记、校长丁荣余在《群众》(决策资讯版)2025年第8期发表题为《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的文章,该文从把握新农人培育的时代价值、认清新农人培育的时代挑战、扛起新农人培育的时代职责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构建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举措,提出了务实做好“教”和“培”的文章、用心做好“育”和“留”的文章、精准做好“帮”和“扶”的文章等新对策,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工作实践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以下为链接和全文:链接: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2025年第8期-群众网 (qunzh.com)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丁荣余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进程中,新农人培育已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江苏以培育“情怀深、技术精、经营强、善管理”的新农人队伍为抓手,破解传统人才与现代农业结构性矛盾,聚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要素激活、产业融合和数智应用,推动智能装备、绿色技术、品牌建设等领域的示范升级,形成科技驱动、资本集约、生态友好的现代农业新范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和美乡村建设,为农业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打造出科技赋能
《群众》杂志 | 丁荣余: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
近日,我校党委书记、校长丁荣余在《群众》(决策资讯版)2025年第8期发表题为《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的文章,该文从把握新农人培育的时代价值、认清新农人培育的时代挑战、扛起新农人培育的时代职责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构建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举措,提出了务实做好“教”和“培”的文章、用心做好“育”和“留”的文章、精准做好“帮”和“扶”的文章等新对策,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工作实践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以下为链接和全文:链接: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2025年第8期-群众网 (qunzh.com)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丁荣余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进程中,新农人培育已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江苏以培育“情怀深、技术精、经营强、善管理”的新农人队伍为抓手,破解传统人才与现代农业结构性矛盾,聚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要素激活、产业融合和数智应用,推动智能装备、绿色技术、品牌建设等领域的示范升级,形成科技驱动、资本集约、生态友好的现代农业新范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和美乡村建设,为农业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打造出科技赋能
2025/04/30
为促进学院科研团队凝聚共识与力量,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科研创新能力提升。4月29日,信息工程学院于应天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召开科研团队情况汇报会。会议由学院院长黄黎主持,各团队负责人、全体博士参加了会议。会上,学院4支科研团队负责人依次围绕“人才梯队、研究方向、成果产出”三大核心要素展开汇报。各团队以博士教师为核心,成员涵盖青年骨干教师及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覆盖多模态学习、计算机视觉、通信技术、智能制造、智能感知器件制造等前沿领域。汇报过程中,团队负责人重点分享了在团队现阶段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并针对后期团队建设提出建设性思路。学院领导在认真听取汇报后,对下一步科研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发挥有组织科研。将“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理念贯穿始终,全力实现“人人有项目,人人有论文,人人有教学”的目标。二是加强合作,打破系部壁垒,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以项目合作为纽带,促进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协同创新合力;三是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注重投入产出比。合理配置实验设备与资源,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确保科研工作高效开展;四是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合作关
聚智汇力 擘画科研新蓝图——信息工程学院召开科研团队情况汇报会
为促进学院科研团队凝聚共识与力量,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科研创新能力提升。4月29日,信息工程学院于应天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召开科研团队情况汇报会。会议由学院院长黄黎主持,各团队负责人、全体博士参加了会议。会上,学院4支科研团队负责人依次围绕“人才梯队、研究方向、成果产出”三大核心要素展开汇报。各团队以博士教师为核心,成员涵盖青年骨干教师及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覆盖多模态学习、计算机视觉、通信技术、智能制造、智能感知器件制造等前沿领域。汇报过程中,团队负责人重点分享了在团队现阶段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并针对后期团队建设提出建设性思路。学院领导在认真听取汇报后,对下一步科研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发挥有组织科研。将“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理念贯穿始终,全力实现“人人有项目,人人有论文,人人有教学”的目标。二是加强合作,打破系部壁垒,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以项目合作为纽带,促进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协同创新合力;三是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注重投入产出比。合理配置实验设备与资源,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确保科研工作高效开展;四是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合作关
2025/04/28
近日,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公布了《关于2024年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入选名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玉兰教授牵头,以林娟、宋小洪作为课题组成员申报的《基于美境行动的“行走的环保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喜获立项。据悉,本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全国共立项73项,其中经费资助22项,无经费资助51项,我校为江苏省唯一获立项(资助)的高校。(文/图:宋小洪)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喜获全国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立项
近日,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公布了《关于2024年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入选名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玉兰教授牵头,以林娟、宋小洪作为课题组成员申报的《基于美境行动的“行走的环保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喜获立项。据悉,本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全国共立项73项,其中经费资助22项,无经费资助51项,我校为江苏省唯一获立项(资助)的高校。(文/图:宋小洪)
2025/04/24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专利预审案件提交质量,确保高质量、高价值专利进入预审加快通道,帮助教师提升专利技术交底书撰写规范性,熟练掌握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及分析工具使用,4月22日下午,科学技术处在应天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本次培训邀请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曹坤与牟俊两位专家主讲,理工科类学院共计30余名教师参会。培训中,曹坤老师详细介绍了快速预审的概念,快速预审的领域,系统讲解了专利预审的服务流程。牟俊老师围绕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及分析工具使用,对获取专利信息的途径和专利信息的运用进行指导。在互动环节,与会教师积极提问,针对快速预审过程中关心的问题以及困惑,与两位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此次培训,使教师们对什么是快速预审通道、如何进行快速预审、怎样利用专利信息检索等诸多方面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掌握了更多专利信息检索与运用申请、快速预审的实际操作技巧,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产权战略思维。后续,学校将持续开展科研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科研事业持续发展 (文/图:科学技术处;审核:侯新宇)
我校举办科研能力提升系列讲坛(一)——知识产权专题培训会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专利预审案件提交质量,确保高质量、高价值专利进入预审加快通道,帮助教师提升专利技术交底书撰写规范性,熟练掌握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及分析工具使用,4月22日下午,科学技术处在应天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本次培训邀请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曹坤与牟俊两位专家主讲,理工科类学院共计30余名教师参会。培训中,曹坤老师详细介绍了快速预审的概念,快速预审的领域,系统讲解了专利预审的服务流程。牟俊老师围绕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及分析工具使用,对获取专利信息的途径和专利信息的运用进行指导。在互动环节,与会教师积极提问,针对快速预审过程中关心的问题以及困惑,与两位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此次培训,使教师们对什么是快速预审通道、如何进行快速预审、怎样利用专利信息检索等诸多方面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掌握了更多专利信息检索与运用申请、快速预审的实际操作技巧,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产权战略思维。后续,学校将持续开展科研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科研事业持续发展 (文/图:科学技术处;审核:侯新宇)
2025/04/24
2025年4月17日下午,江苏开放大学汇智论坛(第十七期)在8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贸易战背景下地方海洋发展的新挑战与新使命”为主题,来自省自然资源厅、中国海洋大学、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等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论坛由商学院党总支书记董昕灵主持,副校长杭祝洪致开幕词。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二级调研员钱春泰,中国海洋大学秦宏教授、赵艳平教授、岳桓陛副教授,分别围绕贸易战背景下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蓝色粮仓”构建、蓝色金融赋能海洋发展、海洋空间规划等议题作主旨报告,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江苏省海洋发展战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场思想碰撞、智慧交融,掀起一个又一个讨论热潮,将座谈会不断推向新的高潮。依托江苏省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设,未来商学院将秉承“经世致用”的发展定位,坚持应用导向,整合社会、企业和高校资源,推动制造业、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务实解决方案,助力江苏经济强省和海洋强省建设。文:陈向南图:司万金、孙文婷审核:董昕灵、朱长春
聚焦海洋发展新使命 —商学院汇智论坛(第十七期)开讲
2025年4月17日下午,江苏开放大学汇智论坛(第十七期)在8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贸易战背景下地方海洋发展的新挑战与新使命”为主题,来自省自然资源厅、中国海洋大学、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等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论坛由商学院党总支书记董昕灵主持,副校长杭祝洪致开幕词。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二级调研员钱春泰,中国海洋大学秦宏教授、赵艳平教授、岳桓陛副教授,分别围绕贸易战背景下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蓝色粮仓”构建、蓝色金融赋能海洋发展、海洋空间规划等议题作主旨报告,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江苏省海洋发展战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场思想碰撞、智慧交融,掀起一个又一个讨论热潮,将座谈会不断推向新的高潮。依托江苏省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设,未来商学院将秉承“经世致用”的发展定位,坚持应用导向,整合社会、企业和高校资源,推动制造业、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务实解决方案,助力江苏经济强省和海洋强省建设。文:陈向南图:司万金、孙文婷审核:董昕灵、朱长春
2025/04/22
近期,我校设计学院教师王小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教育学国际顶级刊物《Learning and Instruction》上发表了题为《How can scientific inquiry groups improve learning performance?——Analys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NCA and fsQCA》的研究论文。据悉,该文是《Learning and Instruction》创刊34年来首篇以江苏开放大学作为第一单位发表的学术论文。本研究探讨了同伴协作配置问题。研究基于同伴协作问题解决研究情境,采用必要条件分析方法(Necessary Conditions Analysis, 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探究了群体协作的结构特征、动机特征和互动特征对群体学习表现的协同作用效应,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协作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实践建议。王小越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辞晓老师是该研究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
设计学院教师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教育学国际顶级刊物《Learning and Instruction》发表研究成果
近期,我校设计学院教师王小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教育学国际顶级刊物《Learning and Instruction》上发表了题为《How can scientific inquiry groups improve learning performance?——Analys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NCA and fsQCA》的研究论文。据悉,该文是《Learning and Instruction》创刊34年来首篇以江苏开放大学作为第一单位发表的学术论文。本研究探讨了同伴协作配置问题。研究基于同伴协作问题解决研究情境,采用必要条件分析方法(Necessary Conditions Analysis, 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探究了群体协作的结构特征、动机特征和互动特征对群体学习表现的协同作用效应,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协作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实践建议。王小越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辞晓老师是该研究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
2025/04/21
2025年4月17日,我校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二楼第四会议室成功举办了2025年老年教育发展论坛暨师资培训第六场讲座。本次论坛特邀苏州市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苏州市终身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开放大学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江苏省社区教育领军人才培育对象吴隽副研究员作题为《产教融合生态 构建银铃教育新图景》的专题讲座。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羽出席论坛,老年发展学院党总支书记章琼主持论坛。论坛以线上线下直播形式开展,校本部各学院及市县开放大学的老年教育工作者参加了培训。吴隽院长的讲座题为《产教融合生态 构建银龄教育新图景》,他从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产城人融合发展背景下,如何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带”的建设来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他指出,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实现文化产业、健康产业与数字产业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是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吴隽院长还分享了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专业知识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教育服务。章琼在主持辞中指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产教融合为老年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提供了无限可能
产教融合生态 构建银龄教育新图景——2025年老年教育发展论坛暨师资培训(六)
2025年4月17日,我校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二楼第四会议室成功举办了2025年老年教育发展论坛暨师资培训第六场讲座。本次论坛特邀苏州市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苏州市终身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开放大学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江苏省社区教育领军人才培育对象吴隽副研究员作题为《产教融合生态 构建银铃教育新图景》的专题讲座。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羽出席论坛,老年发展学院党总支书记章琼主持论坛。论坛以线上线下直播形式开展,校本部各学院及市县开放大学的老年教育工作者参加了培训。吴隽院长的讲座题为《产教融合生态 构建银龄教育新图景》,他从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产城人融合发展背景下,如何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带”的建设来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他指出,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实现文化产业、健康产业与数字产业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是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吴隽院长还分享了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专业知识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教育服务。章琼在主持辞中指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产教融合为老年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提供了无限可能
2025/04/11
4月9日下午,设计学院特邀南京大学汪正龙教授来校举办学术专题讲座,就学术项目的申报、研究和结题等问题进行深入辅导,设计学院院长谢冬冰教授主持讲座,设计学院部分教师现场听讲。汪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从学术课题的选题立意、申报策略、研究实施到结项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讲解。他说,课题申报应注重问题意识的明确,研究应聚焦具有学术前沿性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问题。在申报材料的撰写过程中,突出已有研究成果的积累和研究路径的科学性。此外,汪教授还强调,研究的范围应具有普遍性,以确保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学术适用性和意义。关于课题研究过程,汪教授特别强调,学术课题的价值不应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紧密结合实际,体现研究的社会价值。同时,研究应聚焦于一个专题,避免内容过于零散,以确保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汪教授还鼓励青年教师要注重长期积累,坚守学术初心,专注于本领域的研究,力求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此次讲座为我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不仅增进了学术交流,也为学院教师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汪正龙教授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
设计学院举办学术专题讲座
4月9日下午,设计学院特邀南京大学汪正龙教授来校举办学术专题讲座,就学术项目的申报、研究和结题等问题进行深入辅导,设计学院院长谢冬冰教授主持讲座,设计学院部分教师现场听讲。汪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从学术课题的选题立意、申报策略、研究实施到结项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讲解。他说,课题申报应注重问题意识的明确,研究应聚焦具有学术前沿性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问题。在申报材料的撰写过程中,突出已有研究成果的积累和研究路径的科学性。此外,汪教授还强调,研究的范围应具有普遍性,以确保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学术适用性和意义。关于课题研究过程,汪教授特别强调,学术课题的价值不应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紧密结合实际,体现研究的社会价值。同时,研究应聚焦于一个专题,避免内容过于零散,以确保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汪教授还鼓励青年教师要注重长期积累,坚守学术初心,专注于本领域的研究,力求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此次讲座为我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不仅增进了学术交流,也为学院教师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汪正龙教授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
眼动技术赋能数智创新——设计学院开启科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05-07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与国家“十四五”规划“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指引下,设计学院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托文科综合实训基地,于4月30日成功举办“Tobii眼动追踪技术专题培训”,正式拉开数智技术深度赋能科研创新的序幕。此次活动不仅是学院推动前沿技术落地的关键举措,更彰显了以眼动技术为代表的数智工具在跨学科研究中的战略价值,为构建高水平科研生态注入新动能。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孟刚主持,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团队负责人、全体博士、南工大联合培养硕士参加了会议。作为全球眼动技术领域的领军者,Tobii眼动仪凭借其高精度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已成为心理学、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及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利器”。设计学院敏锐把握技术趋势,将其纳入“数智创新赋能计划”,通过系列培训打通技术应用链,助力师生突破传统研究范式。首场培训聚焦TobiiSpark设备与Pro Lab软件,特邀Tobii中国知识顾问钟梅飞女士系统解析技术原理与实践路径。从视觉认知机制到设备操作全流程,从多模态数据分析到跨学科场景应用,培训内容直击科研痛点,为参训教师构建了“技术-数据-创新”三位一体的方
查看详情
《群众》杂志 | 丁荣余: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
2025-05-06
近日,我校党委书记、校长丁荣余在《群众》(决策资讯版)2025年第8期发表题为《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的文章,该文从把握新农人培育的时代价值、认清新农人培育的时代挑战、扛起新农人培育的时代职责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构建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举措,提出了务实做好“教”和“培”的文章、用心做好“育”和“留”的文章、精准做好“帮”和“扶”的文章等新对策,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工作实践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以下为链接和全文:链接: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2025年第8期-群众网 (qunzh.com)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丁荣余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进程中,新农人培育已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江苏以培育“情怀深、技术精、经营强、善管理”的新农人队伍为抓手,破解传统人才与现代农业结构性矛盾,聚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要素激活、产业融合和数智应用,推动智能装备、绿色技术、品牌建设等领域的示范升级,形成科技驱动、资本集约、生态友好的现代农业新范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和美乡村建设,为农业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打造出科技赋能
查看详情
聚智汇力 擘画科研新蓝图——信息工程学院召开科研团队情况汇报会
2025-04-30
为促进学院科研团队凝聚共识与力量,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科研创新能力提升。4月29日,信息工程学院于应天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召开科研团队情况汇报会。会议由学院院长黄黎主持,各团队负责人、全体博士参加了会议。会上,学院4支科研团队负责人依次围绕“人才梯队、研究方向、成果产出”三大核心要素展开汇报。各团队以博士教师为核心,成员涵盖青年骨干教师及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覆盖多模态学习、计算机视觉、通信技术、智能制造、智能感知器件制造等前沿领域。汇报过程中,团队负责人重点分享了在团队现阶段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并针对后期团队建设提出建设性思路。学院领导在认真听取汇报后,对下一步科研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发挥有组织科研。将“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理念贯穿始终,全力实现“人人有项目,人人有论文,人人有教学”的目标。二是加强合作,打破系部壁垒,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以项目合作为纽带,促进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协同创新合力;三是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注重投入产出比。合理配置实验设备与资源,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确保科研工作高效开展;四是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合作关
查看详情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喜获全国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立项
2025-04-28
近日,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公布了《关于2024年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入选名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玉兰教授牵头,以林娟、宋小洪作为课题组成员申报的《基于美境行动的“行走的环保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喜获立项。据悉,本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全国共立项73项,其中经费资助22项,无经费资助51项,我校为江苏省唯一获立项(资助)的高校。(文/图:宋小洪)
查看详情
我校举办科研能力提升系列讲坛(一)——知识产权专题培训会
2025-04-24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专利预审案件提交质量,确保高质量、高价值专利进入预审加快通道,帮助教师提升专利技术交底书撰写规范性,熟练掌握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及分析工具使用,4月22日下午,科学技术处在应天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本次培训邀请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曹坤与牟俊两位专家主讲,理工科类学院共计30余名教师参会。培训中,曹坤老师详细介绍了快速预审的概念,快速预审的领域,系统讲解了专利预审的服务流程。牟俊老师围绕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及分析工具使用,对获取专利信息的途径和专利信息的运用进行指导。在互动环节,与会教师积极提问,针对快速预审过程中关心的问题以及困惑,与两位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此次培训,使教师们对什么是快速预审通道、如何进行快速预审、怎样利用专利信息检索等诸多方面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掌握了更多专利信息检索与运用申请、快速预审的实际操作技巧,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产权战略思维。后续,学校将持续开展科研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科研事业持续发展 (文/图:科学技术处;审核:侯新宇)
查看详情
聚焦海洋发展新使命 —商学院汇智论坛(第十七期)开讲
2025-04-24
2025年4月17日下午,江苏开放大学汇智论坛(第十七期)在8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贸易战背景下地方海洋发展的新挑战与新使命”为主题,来自省自然资源厅、中国海洋大学、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等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论坛由商学院党总支书记董昕灵主持,副校长杭祝洪致开幕词。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二级调研员钱春泰,中国海洋大学秦宏教授、赵艳平教授、岳桓陛副教授,分别围绕贸易战背景下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蓝色粮仓”构建、蓝色金融赋能海洋发展、海洋空间规划等议题作主旨报告,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江苏省海洋发展战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场思想碰撞、智慧交融,掀起一个又一个讨论热潮,将座谈会不断推向新的高潮。依托江苏省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设,未来商学院将秉承“经世致用”的发展定位,坚持应用导向,整合社会、企业和高校资源,推动制造业、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务实解决方案,助力江苏经济强省和海洋强省建设。文:陈向南图:司万金、孙文婷审核:董昕灵、朱长春
查看详情
设计学院教师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教育学国际顶级刊物《Learning and Instruction》发表研究成果
2025-04-22
近期,我校设计学院教师王小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教育学国际顶级刊物《Learning and Instruction》上发表了题为《How can scientific inquiry groups improve learning performance?——Analys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NCA and fsQCA》的研究论文。据悉,该文是《Learning and Instruction》创刊34年来首篇以江苏开放大学作为第一单位发表的学术论文。本研究探讨了同伴协作配置问题。研究基于同伴协作问题解决研究情境,采用必要条件分析方法(Necessary Conditions Analysis, 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探究了群体协作的结构特征、动机特征和互动特征对群体学习表现的协同作用效应,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协作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实践建议。王小越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辞晓老师是该研究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
查看详情
产教融合生态 构建银龄教育新图景——2025年老年教育发展论坛暨师资培训(六)
2025-04-21
2025年4月17日,我校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二楼第四会议室成功举办了2025年老年教育发展论坛暨师资培训第六场讲座。本次论坛特邀苏州市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苏州市终身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开放大学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江苏省社区教育领军人才培育对象吴隽副研究员作题为《产教融合生态 构建银铃教育新图景》的专题讲座。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羽出席论坛,老年发展学院党总支书记章琼主持论坛。论坛以线上线下直播形式开展,校本部各学院及市县开放大学的老年教育工作者参加了培训。吴隽院长的讲座题为《产教融合生态 构建银龄教育新图景》,他从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产城人融合发展背景下,如何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带”的建设来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他指出,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实现文化产业、健康产业与数字产业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是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吴隽院长还分享了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专业知识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教育服务。章琼在主持辞中指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产教融合为老年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提供了无限可能
查看详情
设计学院举办学术专题讲座
2025-04-11
4月9日下午,设计学院特邀南京大学汪正龙教授来校举办学术专题讲座,就学术项目的申报、研究和结题等问题进行深入辅导,设计学院院长谢冬冰教授主持讲座,设计学院部分教师现场听讲。汪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从学术课题的选题立意、申报策略、研究实施到结项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讲解。他说,课题申报应注重问题意识的明确,研究应聚焦具有学术前沿性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问题。在申报材料的撰写过程中,突出已有研究成果的积累和研究路径的科学性。此外,汪教授还强调,研究的范围应具有普遍性,以确保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学术适用性和意义。关于课题研究过程,汪教授特别强调,学术课题的价值不应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紧密结合实际,体现研究的社会价值。同时,研究应聚焦于一个专题,避免内容过于零散,以确保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汪教授还鼓励青年教师要注重长期积累,坚守学术初心,专注于本领域的研究,力求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此次讲座为我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不仅增进了学术交流,也为学院教师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汪正龙教授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
查看详情
每页
9
记录
总共
76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5
/
86
跳转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