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江苏开放大学教育数智化系列论坛第13期开讲,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季海菊以《思政有“数”·“智”育新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为题作学术讲座。校长丁荣余主持论坛。
季海菊从“背景:数智让教育更美好”“现状:数智赋能高校思政的现状与困境”“思考: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新局面”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解读。她阐释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数智化”等概念的内涵及关系,系统梳理了中外教育数智化政策文件与战略行动。她提出,人工智能不仅通过多种方式让教育变得更美好,而且引领着高等教育数智化创新发展;数智教育具有公平、包容、开放、共享等优势,为解答教育如何更好服务现代化、更好成就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打开了希望之门,点亮了思政之光。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智化虽然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还存在着数据之困、技术之困和实践之困,但增强了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感、针对性、亲和力和吸引力,体现在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度、提升教育教学精准度、增强教育教学主体获得感和促进教育教学智慧化等方面,既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审视,涵养家国情怀、深化创新理念、直面转型难题、注重人机协同发展、拓展交流合作、加强伦理安全保障,又要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抓手,强根基、促改革、提能力、展特色,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让数字人更好地服务思政教育?”“思政课教师的数智素养如何有效提升?”“利用AI代写论文该不该管?”与会者们对精彩报告表示了高度的兴趣和关注,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在深度碰撞中不断升华认识,现场氛围热烈而活跃。
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濯作点评发言。她认为本次报告视角新颖、见解独到、内涵丰富,既有深度的理论研究,更有扎实的实践探索,让人深受启发。她分享了外出调研学习的心得体会,认为主动“走出去”拥抱新技术,对于开拓眼界、创新思路具有重要作用。她表示要加大教育数智化系列论坛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挖掘报告特色亮点,拓展研讨广度深度;要树牢数智思维,强化创新精神,提升应用能力,在全校范围内加强协同,共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丁荣余对季海菊表示感谢。他指出,本场报告主题鲜明、视野开阔,对于我校高质量推进思政课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丁荣余分享了赴瑞士参加ICDE领导力峰会的心得体会,围绕高质量推进教育数智化转型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深刻理解概念与理论。正视数智化浪潮冲击下产生的各类矛盾,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挑战,把握变与不变,打破思维惯性,在深度学习中进一步吃透理论,积极走在时代变化的最前沿。二是持续打通内容与实践。要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数智化内涵,坚持内容为王、创意至上,为理论提供有效实践内容;学会在求真、透明原则下寻求最优方案,注重打通理论与实践的转化通道,打造更有温度、更高质量的数智教育。三是有效把握问题与效果。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要善于抓住真问题,研究真问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结果导向,在形成共识、组建团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实践,确保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文:黄小宇/图:王济宇 审核: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