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学科建设 创新引领专业发展——我校教育数智化系列论坛第8期开讲

浏览次数:519 日期:2024-05-09 16:36 作者:朱蕾

5月6日上午,学校教育数智化系列论坛第8期开讲,我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学科建设处处长冯国刚以《识变与应变:数智化赋能学科专业课程创新发展》为题作学术讲座。校长丁荣余主持论坛。

冯国刚围绕“教育数智化转型的政策导向”“数智化重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高校数智化转型的典型案例”“推进学校数智化转型的策略思考”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冯国刚首先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系统梳理了教育数智化转型的战略行动,他认为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冯国刚以教育部部署的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为切入点,深刻洞悉了数智化重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前景方向,并透过相应实践认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引擎,对学科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适应,从缓慢发展转向持续更新,可能是未来学科变革和规划的重要任务。同时,冯国刚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智启未来·链动教育全域革新计划”为例,分析该校“专业联融”“课程联动”“实践联行”“运行联智”“资源联建”“教学联研”等经验做法对我校的启示。他提出,学校应顺应数智化浪潮,主动识变、积极应变,加快推进数智化赋能学科专业课程创新发展,以顶层设计为牵引,以学校“518工程”为载体,构建数智化教育教学新生态,助力学科专业课程数智化转型。

与会人员踊跃发言,分别从各自学科背景出发,围绕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方向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深度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讨论氛围热烈。

丁荣余充分肯定了本次报告,他指出整场报告脉络清晰、观点鲜明,既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有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有助于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为持续推进教育数智化注入“新动能”。针对学校数智化建设,丁荣余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持续深化认识。在数智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颠覆性、迭代性的鲜明特征,要及时根据新变化,拥抱新观念,着力解决“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停在过去时”的问题。二是增强战略眼光。要以未来为导向,学习先进高校的经验做法,做好教育数智化转型的顶层设计,积极应对新的挑战;更要强化危机意识,化危机为机遇,切实落实到有效行动上,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三是树立融合思维。积极推进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紧扣需求,主动出击,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实现人工智能与传统学科的交叉融合、共融共生,打通理论与实践的转化通道,最终形成开放大学的特色和亮点。

(文:黄小宇/图:王济宇,审核: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