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是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其本质是基于科技进步和人类想象力的一种文化载体,与人工智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月29日上午,江苏开放大学教育数智化系列论坛第7期开讲,我校艺术学院院长黄一斓教授以《数智时代的科幻电影》为题作学术讲座。校长丁荣余主持论坛。
黄一斓以国内外科幻电影介绍为主线,从“什么是科幻电影”“数智时代的科幻电影”“反思与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解读。她认为,科幻电影是从科学原理和科学技术成果出发,对未来世界或遥远过去的情景做出幻想式的描述的电影类型。科幻电影的主要内容围绕着柏拉图“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终极三问展开,以“人类”为中心,基于科学技术,可分为向内研究的幻想和向外探索的幻想。关于数智时代的科幻电影,黄一斓指出,以CG、AIGC、ChatGPT为代表的制作技术发展对电影生产的介入,使电影本身正在逐渐走向“人工智能化”。在科幻电影内容呈现上,“超他者”作为具备自我意识、超越现实存在的超常智能生物,分为“人造物”“非人造物”“造物主”三种类型。黄一斓认为“人造物”(机器人、AI、人工智能形态)是科幻电影最大的主角群体,包括机器人工智能、赛博格人工智能与虚拟人工智能三种类型,构建了数智时代科幻电影对人工智能的三重想象。最后,黄一斓从科幻电影的人文主题、当前的短视频呈现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深刻反思,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助学习者形成合理的知识观,找到学习和获取知识的合理路径,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在数智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科幻电影前景如何?”“科幻电影中呈现的数智时代对我们当下有哪些冲击与挑战?”“如何在人才培养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精彩的讲座激发了与会者的讨论兴致,大家纷纷围绕科幻电影所描述的场景与现实社会的人工智能应用之间的对比踊跃提问,会场讨论热烈、气氛活跃。设计学院院长谢冬冰教授作点评发言,他认为本次报告选题新颖、内容丰富,黄一斓院长通过对不同类型科幻电影的介绍,展示了科幻电影对未来世界及人工智能发展合情合理的大胆设想,折射出人类现代科技的进步轨迹,有助于启发我们对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谢冬冰同时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了科幻电影人物形象与中国古代神魔小说人物形象的异同,他认为人类起源神话、灾难与战争神话等多种神话类型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的神话表达,成为民族发展史上的文化信念和前进动力。
丁荣余对本次报告给予充分认可,他指出整场报告别具一格、精彩纷呈、见解独到,点评环节充分彰显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学术探讨氛围,对于激发开放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丁荣余结合学校发展与论坛举办提出三点思考:一是要助力优质学术讲座“出圈”。要积极通过点石网、月明在线等开放教育、社会教育平台发布优质学术讲座,使更多学习者共享学术成果。二是要积极拥抱数智时代。要时常反思自省,保持开放思维,及时更新观念,深刻感受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持续沿着数智化方向,向深拓展、向专发力。三是要坚持实干为要。要借助科幻电影的想象,打开眼界、提升认知,积极探索数智时代开放大学建设的方向路径,真正将数智化落实到具体的有形行动。
(文:黄小宇/图:印艳 审核: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