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营造互助互爱的校园氛围,我校举办3·20心理健康周系列活动。
学生工作处开展心理健康周广场宣传活动
3月20日,学生工作处分别于应天校区、定淮门东校区开展“我上春山 约你相见”320心理健康周广场宣传活动。两校区千余名同学参与其中,现场开展了“巧手生花 制扇至美”“未来信箱”“心愿便利贴”以及心理知识宣传等活动,吸引了大家热情参与。
“制扇至美”就是将美好的永生花与团扇相结合,让同学们在制作中感受独一无二的真我个性。大家自由发挥,巧妙搭配,最终制作出一幅幅独具匠心、美不胜收且具有观赏意义的永生花团扇。本次DIY团扇特色活动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体验东方美学的魅力,让学生在美中获益,美中成长,践行以美润心。
“未来信箱”与“心愿便利贴”分别让大家写下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愿望以及对自己或他人的祝愿,为同学们搭建一个表达愿望和情感的平台,提供一个倾听自己内心声音、了解自己的机会。书写的模式让同学们暂时慢下来,静静沉淀和思索,让心中的文字在笔尖流淌。
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同学现场发放《春季心理健康手册宣传手册》,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援助渠道,提升学生心理素养。
“320”是“咱爱您”的谐音,旨在提升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心理素质,更好的关爱自我、了解自我和接纳自我,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此次活动积极践行以美润心、以智慧心,是我校本学期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的开端,后续还将开展心理团辅、素质拓展、运动打卡等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图: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文:丘熠琪
商学院举办心理健康周暖心赠花活动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三月春意盎然,百花盛开。为丰富校园生活,增进师生情谊和同伴友谊,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促进同学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商学院于2024年3月20日11点在东校区食堂门口开展“3·20咱爱您”心理健康周暖心赠花活动。活动共吸引240余人参与。
活动现场给大家准备了报纸、鲜花、明信片,参与活动的同学们纷纷前来挑选自己喜欢的花朵,进行创意搭配和包装。赏花当配好诗,诗花有香亦有韵,同学们有的在明信片上书写对春光的感受,有的描绘对未来的想象,还有的写下对老师、对朋友的祝福。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持花和“春天”留影。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此次心理健康周暖心赠花活动,旨在让同学们深刻感受“赠予”过程中的快乐。同学们用春天的“象征”——盛放的花朵互相祝福,表达情感,赠花寄语是内心的倾诉,更是一场心灵的疗愈。愿商学院学子一直保持澄澈初心,前行路上不负春光不负己。
(文:周皖宁 韦瑞涵;图:章文涛 孙海健;审核:丁晓华)
艺术学院组织开展“320咱爱您”心理健康教育周系列活动
踏三月清风,寻春日幸福。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扎实推进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润心”行动,引导学生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校园生活,艺术学院于3月18日至22日开展了“320咱爱您”心理健康教育周系列活动,以互动式、体验式、浸润式教育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春启新程,为心赋能
3月18日,学院2023级各班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委员们结合学生所处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多种形式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探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的班级巧设“心灵传声筒”,组织同学们将写有情绪词汇的纸条通过表情和动作进行依次传递,以此加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有的班级发起“信笺载梦”活动,同学们将藏在心底的情感、话语慢慢铺陈在纸上,给予未来的自己一些嘱托;有的班级倡导同学们寻找“最佳拍档”,每位同学根据自己手中纸的形状和颜色找到与自己匹配的另一位成员,从而建立与其他同学良性的互动关系。此次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认识到表达自己的重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敞开心扉,积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朋辈聚力,育人同行
为提升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3月19日中午,辅导员王晶晶在教学楼103室召开了春季学期心理委员培训会,全院心理委员参与了此次培训。王晶晶首先向大家讲述了心理委员的定位与职责,重点强调需要关注的群体,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以及相关心理知识。随后,王晶晶对各班心理委员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要有工作责任感,要主动积极交流和关心同学,融洽同学之间关系;第二,要有工作敏感性,要积极了解班级同学的日常情况,尤其关注同学们的情绪动态;第三,要有工作纪律性,按时上报班级和宿舍心理动态。此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提升了心理委员的专业素养和岗位胜任力,为心理委员“哨兵”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学院心理育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光影随心,定格美好
收集春天,影印春色。为引导学生争做身心健康第一责任人,在和煦的春风里愉悦身心,感受当下美好生活,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发起“最美春天”主题摄影征集活动,鼓励参与同学以“春天”为创作素材,充分发挥想象力,以照片的方式呈现春意。 同学们利用闲暇时间驻足观察,按下快门,从花草树木、高山湖水等方面把精彩的春景定格,通过镜头发现和记录大自然的魅力,体验春天的活力。巧妙的灵感构思和协调的色彩搭配既展示出生机盎然的春天,也展现了同学们对美的追求与定义。通过本次活动,同学聚焦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学会了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捕捉身边的美好,丰富了校园生活,缓解了生活焦虑。
纸鸢寄愿,放飞梦想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见纸鸢满园飞”。3月21日中午,学院在应天校区操场举办了“纸鸢寄愿,放飞梦想”主题活动,让同学们自主动手绘制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风筝。伴着清风暖阳,大家积极讨论,认真专注,创意十足,一笔一画地在风筝上写下梦想、签下名字或画上各种可爱顽皮的图画。一撇一捺的肆意挥洒,多种颜色的激烈碰撞,各种图案的活灵活现,造就了一只只光彩夺目、色彩明丽的风筝。同学们几人一组,迎着阵阵春风,默契配合,拉动着手中的线轮,在不断的收线与调整中,风筝渐渐升起,在空中盘旋、飞舞,成为了操场上最亮丽的风景线。欢声笑语洋溢在春日的校园里,同学们不仅放松了身心、陶冶了情操,还放飞了心中的梦想、对青春和未来无限的憧憬和自信。
“拳”力出击,拥抱“心晴”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运动锻炼好时节。为了帮助同学们释放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激发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斗志,3月22日下午,学院带领10余名学生代表走进拳击馆,充分体验拳击运动的乐趣。同学们在教练的指导下先后学习了拳击基本的站姿、握拳姿势以及左手和右手的出拳动作,在一次次的训练和一次次纠错下,初步对拳击运动有所领悟。学习结束后,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戴上拳击手套,两人一组,使出浑身解数躲避对方的来拳,并趁机反攻。大家热血沸腾,乐在其中,纷纷表示缓解了焦虑,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提升了自信心和自我掌控感,也知晓了如何更好地处理情绪和释放压力。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效推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五育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同学们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身心秩序,希望同学们以阳光心态、强健体魄开启青春筑梦新征程。学院也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文:王晶晶/图:学工办/审核:张洁)
相“愈”集市——商学院顺利开展3·20心理健康周主题活动
为进一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提高校园生活的幸福感,促进同学们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商学院特别策划了3•20心理健康周——“相‘愈’集市”主题活动,活动于3月18日至3月24日期间面向学院2022、2023级全体学生开展,包含心理主题班会和情绪交换商店活动两个部分。
在各班心理委员的带领下,商学院2022级和2023级共31个班级分别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班会上,心理委员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朋辈支持系统,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困扰,寻求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并有意识地帮助身边人解决实际问题,做团结友善、关爱他人的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委员和同学们分享在前期学院团辅培训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从专业角度分析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引发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学院同步开展的情绪交换商店活动,也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关注。此次活动设立了蓝色箱子和红色箱子,分别用于收集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蓝色箱子象征着沉静的海洋,寓意着消极情绪的沉淀与释放;而红色箱子则如同初升的太阳,象征着积极情绪的温暖与传递。同学们纷纷驻足,将写有自己近期压力困扰或消极情绪的便签投入蓝色箱子中,每一张便签都承载着内心的沉重。与此同时,从红色箱子中随机抽取的便签则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如同春风拂面,带来片刻的宁静与愉悦。向红色箱子中投入便签的同学,同样也在蓝色箱子中抽取了一张便签,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为投递者写下几句解决办法或激励话语,并将这些话语贴在答案展板上。这些话语或许简短,但每一句都凝聚着同学们的关心与支持,为那些正面临困扰的同学提供宝贵的建议与鼓励。
答案展板成为此次活动的亮点。同学们纷纷驻足阅读,感受着彼此的支持与鼓励。展板上的每一句话都如同明灯,照亮着那些迷失在情绪迷宫中的人,让他们看见前行的方向。活动现场还设置互动分享区,邀请愿意分享的同学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感悟。通过分享,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彼此的情绪和需求,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与信任。
本次心理健康周主题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和分享情感的平台,更在无形中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信任与心灵交流。当面临困扰时,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地支持着我们;而当收获快乐时,也能将这份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释放压力、分享快乐,学会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在未来,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共同成长,共同构建充满温情与支持的心灵交流平台,共同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文:张羽锟 芮霞 赵嘉琦;图:章文涛 孙海健;审核:丁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