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现代产业学院申报工作专家咨询会

浏览次数:583 日期:2024-01-24 12:53 作者:陈然

1月22日上午,我校现代产业学院申报工作专家咨询会在定淮门校区召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田克美,扬州市人大党组成员、江苏省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产教融合委员会主任徐祥华,江苏鑫瑞德智慧产业集团董事长沈涛,江苏省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副主任孙延建应邀出席,各学院院长和相关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发展规划处处长唐荣主持。

各学院院长介绍了拟申报现代产业学院的专业基础和建设思路,重点就产业方向、工作机制、建设模式和特色凝练等申报工作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交流。

孙延建结合本科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经验和相关政策对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申报工作提出了建议:职业院校应在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进行专项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标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要求,优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应用技术创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学校内涵建设。他认为,学校应当抓住省内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契机,借鉴美国欧林工学院工程教育的成功范式,创新校企在课程体系开发、现场工程师培养、双师团队打造等方面的协同机制,打造自己的产业学院模式和品牌特色。

田克美指出,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应聚焦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充分调研产业发展趋势,详细分析产业人才结构、岗位标准和现有专业建设基础,相应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建设方案。他结合各学院申报工作思路提出要抓住四个关键问题,一是把准定位,聚焦区域支柱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对比分析省内同类院校条件,发掘自身特色优势,明确发展定位。二是明确目标,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确定可量化可考核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企业服务等目标。三是创新机制,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机制,充分发挥政校行企等多方办学主体作用,促进资源共享、全员协同。四是规划布局,统筹做好学校产业学院布局规划,建立工作小组,集中资源打造试点,形成经验复制推广。

徐祥华表示,现代产业学院是学校产教融合工作的重要抓手,应最大化发挥出开放大学优势,打破学院界限,整合多方资源,以信息工程学院为龙头打造服务城乡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点产业学院,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各学院可结合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打造“数字+专业”现代产业学院,在服务“智改数转”上积极谋篇布局,共同助力打造产教融合的“江苏开大模式”。

(文/图:马麟子,审核:唐荣)